摘 要:語言是教學勞動的特殊工具,教學工作主要是在語言交際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師授課時使用的語言,不僅要正確,更要準確,在盲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為學生的眼睛,要能準確地將操作過程及操作結果傳達給學生,試從兩個方面探討如何在盲信息技術課堂中使用準確的教學語言。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語言;規范性;完整性
1973年美國施樂公司設計了個人計算機上的第一個圖形界面Xerox Alto,從此開啟了計算機圖形界面的新紀元,通過使用鼠標在屏幕上指指點點,人們能夠更簡單方便地操控計算機完成各種任務,計算機被更多的普通人接受和應用。但是,讓盲生了解平面上的各種圖形,理解這些圖形的作用,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指揮電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師必須用語言指導學生了解和理解看不見、摸不到的各種圖形,并能夠選擇恰當的操作來指揮計算機工作,這對信息技術老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學語言更規范
課堂語言有很強的示范性,對學生表達習慣的形成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語言的規范性,帶領學生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實例分析如何使用更為規范的課堂語言。
例1.師:我們選中我的電腦圖標后,按下回車鍵,這里就打開了一個窗口。
生:老師,窗口在哪里?
在教學中盡量避免出現“這里”或者“那里”的描述,這樣的表述會讓學生疑惑,“這里”是哪里?窗口出現在什么地方了?更好的表述應該是“桌面上就打開了一個窗口”,學生會了解到,窗口是在桌面上的。
例2.師:下面我們來講解一下在桌面上新建文件夾的操作步驟。首先我們使用快捷鍵回到桌面,然后按下F5鍵,再按下模擬右鍵,打開快捷菜單,再使用下光標鍵在菜單中選擇“新建”菜單,再使用右光標鍵選擇“文件夾”菜單,最后使用回車鍵確定。請學生復述一下操作步驟。
生:首先使用快捷鍵回到桌面,然后按下F5鍵,然后按下模擬右鍵,然后……老師,我忘記了。
在分解操作步驟進行講解時,教師要盡量使用規范的語言說明“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規范的操作表述可以在學生腦海中建立清晰明了的操作分步圖,不管是教師講解,或是學生復述,都可以做到有“步”可循。
二、教學語言更完整
在講授Word文字編輯的字符格式設置過程中,講到字號時,教師通常會告訴學生,字號采用以點數制為輔、號數制為主的混合制來計量,用點數制計量時,數值越大,字越大;用號數制計量時,數值越小,字越大。表面上看,學生都能理解教學內容,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學生并不完全知道文章的標題和文章的內容到底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字號才適合,有些學生甚至會將正文設置成七號字或者八號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進一步把號數或點數的具體尺寸告訴學生,一個五號字,同時也是10.5磅,字的尺寸是3.7 mm;一個四號字,同時也是12磅字,字的尺寸是4.9 mm;一個三號字,同時也是16磅字,字的尺寸是5.6 mm。結合學生已經具備的數學知識,他們會真正了解所謂用點數制或號數制計量的字到底是多大。如果再告訴學生常用紙張的尺寸,比如,A4紙的尺寸是210×297 mm,學生就能自行判斷并選擇合適的字號。
對于盲生而言,Word文檔中的色彩搭配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雖然強調文字和背景的顏色要有一定的對比度,這樣可以突出文字,方便讀者閱讀。但是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有對比度是什么意思,他們常會根據自己的想象去理解顏色,認為文字和背景只要是不一樣的顏色就可以了,進而選擇一些不合適的顏色進行搭配,比如深藍色的背景配上深綠色的字。此時對文檔的色彩菜單進行準確完整地描述,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對色彩建立清晰明確的認知,快速理解并掌握文字色彩搭配。Word2003供選擇的色彩共記40個,詳細介紹這40個色彩按照赤橙黃綠青藍紫灰的順序從左往右排列,同時按照從深到淺的順序從上往下排列,再說明相近列或相近行的顏色對比度較小,建議不要同時使用,學生很快就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文字色或背景色了。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準確、規范而完整的教學語言是指導學生學習的利器,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它能提高盲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加強學生對計算機的認知,引導學生真正了解計算機,掌握計算機的準確操作,并自主將計算機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
參考文獻:
張利.高中信息技術游戲化教學研究[J].軟件導刊,2011(08).
作者簡介:王蓓蓉,女,1980年3月出生,中學一級,就職于江蘇省南京市盲人學校,南京盲人信息技術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