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瑋 楊文武 曲坊健
摘 要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突飛猛進的進展,但仍有很多不容小覷的問題。本文主要介紹了中國學前教育和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及解決對策。得出結論,只有全面把握鄧小平教育思想,并將這一思想和中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相結合,才能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關鍵詞 鄧小平 教育思想 學前教育 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1 鄧小平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確立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鄧小平曾明確地提出:“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犧牲一點速度,也要把教育問題解決好”,也就是為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可以適當犧牲其他方面的教育優先的觀點。
(2)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鄧小平教育思想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的方向。鄧小平曾多次強調:“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無論如何都要堅持教學的社會主義方向。
(3)堅持以“三個面向”重要指導思想。在1983年視察北京景山學校時,鄧小平建設性地提出“三個面向”的辦學思想,即“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一思想全面地闡明了教育與現代化建設、與世界接軌以及與未來發展等方面的關系,總之,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
(4)貫徹“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戰略方針。鄧小平同志一直把知識分子的政策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之上。在1977 年的一次談話中鄧小平首次提出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這一口號。在此之后,鄧小平多次向全黨闡述這一思想,并將其確定為黨的知識分子政策。
(5)堅持“四有”新人的培養目標。1980 年,鄧小平同志在談到社會主義建設目標時,指出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所謂“有理想”就是指新青年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有道德”就是指要培養有較高的社會主義道德覺悟的人,“有文化”就是要培養掌握各項先進文化技術的人,“有紀律”指的則是要培養遵紀守法的社會主義新青年。
2 鄧小平教育思想對學前教育的指導
2.1 學前教育面臨的問題
由于目前一些教育部門及其負責人對于學前教育的教學特征、重要性等認識不明確,對其在國民教育乃至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戰略性地位了解不充分,導致了政府部門在學前教育的發展中責權不明確、管理配置各項工作不到位的現象,直接造成了當前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困境。
2.2 鄧小平教育思想對于發展學前教育的指導意義
2.2.1 處理學前教育事業同其他事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鄧小平同志一貫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但是一些教育部門的領導干部卻沒有在實際工作中踐行這一思想核心,他們簡單地把社會化等同于市場化,認為充分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就不需要浪費政府資源再去進行管理,進而導致了公辦幼兒園數量的減少,幼兒園教育質量的良莠不齊,幼兒園費用的不斷升高等問題。
由此可見,學前教育的完全市場化,推卸政府職能部門在學前教育中的責任,片面追求高的經濟發展速度,是有悖于鄧小平同志的教育優先發展思想的。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各級政府部門應從根源上處理好發展學前教育事業與發展其他各項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之間的關系。
2.2.2 從民族振興角度解決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
鄧小平同志一直以為,民族振興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興的希望則在教師。他曾提出“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人民教師是培養革命后代的園丁,他們的創造性勞動應該受到黨和人民的尊重;不但學生應當尊重教師,整個社會都應該尊重教師”。
3 鄧小平教育思想對高等教育的指導
3.1 鄧小平教育思想對各類開放式教育的指導
在談及我國的教育方針時,鄧小平同志曾(下轉第57頁)(上接第4頁)特別指出:我們辦教育要堅持,“一要普及,二要提高,兩者不能偏廢”,因此“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做到在普及基礎上的提高和在提高指導下的普及”。對于我國的高等教育來講,一條腿是大專院校,另一條腿則是各種半工半讀的和業余的大學。
落實和踐行鄧小平的教育思想,就需要深入領會其戰略性、前瞻性、務實性和開放性的理論特點,立足具體的社會需要和實踐經驗,結合地方和院校特色進行推進,逐步構建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及專科院校獨立體系,形成體系開放、機制靈活、渠道互通、選擇多樣的人才培養體系。
3.2 鄧小平教育思想對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的指導
3.2.1 大學招生制度
當前我國的教育現狀是,國家不斷加強對知名學府的扶持力度,從而造成了一些發達地區的重點院校,人們往往擠破頭也進不去,而一些偏遠地區的院校,卻無人問津。這實情況直接造成了地區、院校之間發展的不均衡。教育不均衡的發展,往往是人的發展不均衡的深層次原因。
“教育是國力的根本”,我們要“以極大的努力來抓教育",這些話都是鄧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的。我們必須要加大對于教育的投入,使各地方各類型的高等院校得到發展,保證教育資源的公平。最近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和創新人才培養。”創新高考制度,形成分類考試、多元招生的考試招生制度有助于我們建立更為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調動了青年的學習積極性。
3.2.2 大學教育內容
長期以來,我們對于學生灌輸的思想都是“分數至上”,在考試中能夠取得好的成績就是能力強,就是好學生,而這一思想其實是非常錯誤的,因為會使學生死讀書、讀死書,陷入應試教育的誤區,不能有效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鄧小平“四有新人”理念為普通高等院校改革指明了方向。素質教育應運而生。各個高等院校應以培養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為己任,不斷為社會培養出高層次、高素質的人才。高校應該真正將素質教育推行到學生中去,包括專業素質的培養、政治素質培養、人文素質的培養以及身心素質的培養等。而各高校在推行素質教育的同時,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培養符合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四有”人才。
3.2.3 大學師資隊伍
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辦學的成敗,沒有一流的師資力量就很難建成一流的大學。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我們要提高人民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不但學生應該尊重教師,整個社會都應該尊重教師。”
因此,我國的高等院校必須重視高校師資力量建設。有條件的高校就要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條件,選派優秀中青年教師進行出國培訓,參加國際文化交流,而對于那些沒有條件的高校,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創造條件,讓每位教師有良好的工作環境。而國家對于對長期在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任教的教師,在工資、職務職稱等各方面應實施政策傾斜,提高津補貼標準,不斷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
參考文獻
[1]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龐麗娟,胡娟,洪秀敏.論學前教育的價值[J].學前教育研究,2003(1).
[4] 劉麗湘,劉焱.幼兒園教育改革政策落實過程中的誤區透析——從文本傳遞質量看改革成效[J].學前教育研究,2008(12).
[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論教育(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 龐麗娟.加快學前教育的發展與普及[J].教育研究,2009(5).
[7] 穆青.“鄧小平教育思想與中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學術研討會”綜述[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