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輕度智障兒童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現有的知識為出發點,將抽象和靜態的知識理論用具體的動態的思考來體現出來。教師在對智障兒童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適當地創設情境,讓兒童從實際的情境練習中感受學習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激發和培養智障兒童的學習動機。
關鍵詞:創設情境;培養;智障兒童;學習動機
培養智障兒童教學方法最主要的是激發和培養智障兒童學習的興趣。智障兒童由于心理生理的特殊性,會有與正常兒童不一樣的學習反映,兒童一般都是在和周圍環境的接觸中逐漸構建起外部環境的知識,從而發展自身的知識結構。對智障兒童的教學,教師應該合理設置和變換教學方法,通過有目的地創設一些計劃好的教學情景,讓智障兒童在課堂中感受學習的快樂和輕松的氛圍,從而提高兒童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一、智障兒童擁有學習動機的必要性
智障兒童一般情況下會具有高于同齡人的生理年齡,然而智障兒童由于智力障礙導致低于同齡人的思維方式,他們對事物停滯在簡單的形象和情節上。因此,利用簡單的情境創設,并結合文本中的知識創設出可愛的卡通人物形象,對于提高智障兒童的學習欲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作為特殊群體的教育,教師一定要通過教育轉變他們對自身缺陷的認知,通過情境教學使他們認識生活的豐富多彩,體會成功的喜悅,不斷在學習中完善自我。
二、提高智障兒童學習動機的可行性
人都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從而實現自我的價值和自身的社會價值。雖然智障兒童作為特殊的群體,他們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力、思維以及語言表達等能力不如同齡的兒童,但是人都是具有實現自我的需要的,智障兒童在父母、學校以及社會的關注下也有實現自我的需要。因此,智障兒童具有學習動機,來完成自己學習的目的,實現自我的價值是可行的。
三、創設情境提高智障兒童學習動機的策略
1.實現情境與生活相結合的課堂教學
智障兒童在課堂中注意力難以集中,理解能力受限,單純聽教師講課是難以激發學習的動力的。教師在對智障兒童教學時可以利用兒童熟悉的生活情景,將知識和情景相結合,讓智障兒童從平時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事物進行練習,從而有效掌握所學的知識,例如在講解腳的衛生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聯想洗腳的過程,并實際在課堂上進行洗腳練習,體驗生活中的知識。
2.將抽象的知識用具體的情境展現出來
智障兒童的思維想象力比較差,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也相對較弱,因此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的時候,要利用課件將抽象的知識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感覺的共同作用下進入學習狀態,并且提高自身的注意力來進行有興趣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彌補自身理解的缺陷。例如在講解用餐的禮儀這節內容時,通過視頻課件讓學生看到不文明的用餐行為和正確的用餐禮儀,讓學生自己總結和歸納自己學到的東西。這樣不僅使智障兒童的知識領域得到拓展,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模式。
3.利用活動激勵,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
智障兒童自尊心都非常強,而對于學習又因為自信心不夠而不能積極地進行主動學習。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進一些教學游戲和比賽,讓學生在物質獎勵的促使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活動,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
智障兒童屬于特殊群體,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引入情境進行教學,不斷拓展智障兒童的知識面,通過有效的情境教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學知識,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利.淺談智障兒童游戲課課堂活動教學法[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5):14-15.
[2]韓紅.談智障兒童教學的生活化和娛樂化[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3(1):25-26.
[3]張一星.如何有效補償智障學生的語言缺陷[J].課程教育研究,2013(10):33-34.
作者簡介:潘玉欣,女,1986年4月出生,本科,特教專業,就職于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特殊教育學校,研究方向:智障兒童學習動機的培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