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語文是一種集體思想的溝通,必須要樹立合作意識,才能更好地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學生之間不但能夠實現資源的共享,還可以清楚地認識自己。主要探討小學語文合作方式的練習,探討小組合作過程中科學地對學生進行分組,增強學生小組合作的練習,對于小學語文的小組合作提出一些練習方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小組合作;練習
學生在合作學習活動中,能夠學會與人交流、溝通,知道尊重他人是一種禮貌的表現,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科學地增強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策略的練習。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大部分學生可以根據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可是也有部分學生敷衍了事、不求后果。因此,本文就小組合作合作探究學習提出一些建議。
一、科學分組
語文教師要科學分組,就是把性別、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不同的學生分到一個組中,確保組員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有助于合作學習工作的開展。每個小組之間的總體實力差不多,確保課堂活動的公平、公正。
二、確定小組成員的任務
合作學習小組成員有兩種角色,一種是學習的實踐者,還有一種是學習的監督者。合作小組成員要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任務,教師可以讓合作小組內部挑選組長,讓組長布置學習任務,其他同學充當記錄者、發言者的角色。另外,每一次合作的角色都是學生輪流飾演的,以幫助學生在不一樣的角色飾演中鍛煉自己的勇氣。接著是安排好小組成員的工作,比如,語文教師在教學《黃果樹聽瀑》這篇課文時,事先讓學生尋找一些教學資料。學生在組長的分工中知道自己的任務,然后尋找有關黃果樹山、水、人等不同角度的信息,然后與小組成員共同總結,確保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盡的義務,在活動中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才可以提高語文小組合作的質量。
在溝通之前,學生一定要獨立思考,如果沒有獨立思考作鋪墊,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只會是旁觀者,根本沒有自己獨到的觀點。比如,當語文教師在教學《長相思》時,在學生認真預習之后,對文本有初步的了解之后,才可以安排小組合作探討“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的原因。學生有了自己的認識之后,就會有表達的欲望,想要在同學面前表達自己對于這句話的理解,這也有助于學生對于這首詩的思想交流,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此文。同時語文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了解到學生自己的思想看法,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才會獲得學生對于小組合作的肯定。
三、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活動
要使合作學習活動順利開展,這個小組一定要有合作精神,不要做無用功。所以,為了提升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精選小組合作的內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樹立小組合作意識。因此,某些內容可以詳細分解,使每位小組成員有具體任務來展開合作學習的活動。例如,在教學《鯨》時,教師在協助學生歸納了鯨的大小、種類、吃的食物三個方面后布置了以下作業:根據《鯨》的寫作方式,以《我喜愛的貓》為題,寫出貓的特征。每個小組成員只要寫貓的一方面就夠了,寫好之后,合成一篇關于貓的作文。因為在小組合作中寫作已經不是一個人的作業了,而是小組共同合作完成的,因此,學生要認真收集有關信息,與小組其他成員合作完成寫作任務。
四、教師及時指導
聯系小學生的性格特征,小學語文課本選擇的文章大都是故事,很適合學生進行朗誦。在誦讀練習中,可以讓學生分別飾演不一樣的人物,進行簡單的誦讀活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教材內容的思想情感,激發學生的朗誦積極性,獲得較好的朗誦教學效果。
結合學生的探究結果,語文教師偶爾也要與學生交流一下,探討學生對于此文的看法。在探究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進行簡單的看法研究。比如,在教學《黃果樹聽瀑》時,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之前提出一些建議,指導合作學習中需要注意的環節,確保合作學習的順利展開。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學生不斷堅持練習,教師要做學習顧問,讓學生體會到集體合作的意義,享受合作中的樂趣和收獲,才可以真正做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工作,才能夠提高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在小學語文活動中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蘇隸.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現狀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王旭,197年.9朋出生,本科,任教于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一小(錦繡校區),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