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潔+齊俊霞+牛秀榮


[摘 要]對廣大民眾利用圖書館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提出在新媒體閱讀的時代背景下,圖書館應注重正確引導讀者的閱讀習慣,轉變服務理念、創新服務內容,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
[關鍵詞]新媒體閱讀;圖書館利用;調查分析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
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近幾年來智能終端產品逐漸普及,以網絡、數字影視、手機短信、電子書、微信為媒介的新閱讀時代已經到來,對人們的閱讀方式和閱讀觀念產生了歷史性的變革。2014年,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完成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網絡閱讀、手機閱讀和電子閱讀器閱讀的接觸時長均呈持續性增長趨勢。
在新媒體閱讀的大環境下,人們對圖書館的認知度和利用程度如何?人們利用圖書館存在哪些障礙?他們對圖書館有什么建議和意見?為了了解到真實情況,我們以邯鄲市為例,開展了關于廣大民眾利用圖書館情況的調查研究。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為了提高調查樣本的代表性,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對河北省邯鄲市各行業的民眾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720份,回收問卷679份,有效問卷646份,有效回收率為95.1%。采用Excel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為本文的論證提供量化分析依據。
問卷調查主要涵蓋以下三個方面內容:被調查對象的年齡、學歷和職業等基本情況;對當地圖書館的認知度、利用情況;對圖書館的建議和意見。
三、結果與分析
(一)被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本研究把個體特征分為:年齡、學歷、職業。根據對有效樣本的統計,得到樣本的特征分布情況(見表1)。從年齡結構上看,被調查者在30-39歲和40-49歲之間所占比例較大,分別為32.2%和26.3%。其次是20-29歲,占19.8%。在學歷特征中,大專所占比例最大,為35.0%,其次是中專、高中、本科,研究生所占比例僅為5.3%。從職業特征來看,由高到低依次是:事業單位或公務員、公司職員、工人、農民、其他、學生、退休人員、自由職業者??梢?,被調查對象中,中青年占近60%,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占53.6%,未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占46.4%。
(二)圖書館利用情況
對讀者到館頻率的統計結果顯示,70%以上的人表示“從未去過”公共圖書館或高校圖書館,到館頻率為“每周一次”的僅為3.7%,“每月一次”的占7.4%,“每年一次”的占17.7%。對讀者利用當地圖書館甚少的原因統計見表2所示。
選擇率排在第一位的是“宣傳力度不夠”,占43.3%。調查發現,有的讀者對圖書館還存在一些誤解和抵觸心里,認為學歷高的人才需要去圖書館、去圖書館可能會受到歧視、圖書館收費很高等,他們寧愿去書店看書,也不愿意走進圖書館嘗試圖書館的服務??梢姡瑘D書館在社會大眾心中的認知度有待提高,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必須加大宣傳力度,讓老百姓都了解圖書館及圖書館所提供的各項服務。
排在第二位的是“離家遠,不方便去”,因為距離遠使許多希望閱讀的讀者不能到館。圖書館如何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使讀者能夠方便地利用圖書館,享受圖書館的各項服務,是圖書館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有18.9%的被調查者選擇“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因此,就不需要到館借閱了。此次對閱讀方式的調查數據顯示,紙質閱讀(324人,50.2%)、電腦閱讀(338人,52.3%)和手機閱讀(262人,40.6%)是目前人們主要的閱讀方式??梢?,新媒體閱讀已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其開放性、多樣性、互動性和共享性的特點,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閱讀視野,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然而,也同時由于新媒體閱讀的休閑性、功利性和淺閱讀的弊端,人們發現傳統的紙質閱讀是新媒體閱讀無法取代的,紙質閱讀仍然是獲取專業知識、深入學習、凈化心靈所不可替代的閱讀方式。
值得提出的是青少年閱讀習慣的培養問題,如果青少年過多的依賴網絡,能夠輕而易舉地得到問題的答案,將使他們不愛思考,思維產生惰性,影響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此外,網絡信息泛濫勢必影響青少年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因此應采取措施,加強對青少年利用網絡的正確引導,使其身心健康地成長。
在讀者認為“高校圖書館是否有必要對校外讀者開放”的調查中,86%的讀者認為高校圖書館“有必要”或“十分有必要”對校外讀者開放,認為“沒有必要”的僅占14%。經過調研,邯鄲市的三所高校均已實現對校外讀者辦理借閱證的服務,然而,有70%的社會讀者“不知道”當地高校圖書館已經對校外讀者開放,可見高校的對外宣傳工作是非常匱乏的。
(三)民眾對圖書館的建議和意見
廣大民眾對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建議和意見歸納總結如下:
1)擴大宣傳,對社會讀者實現全面開放,使廣大居民不受文化程度、年齡及身份的限制,就可以成為高校圖書館的校外讀者。
2)通過開展讀書活動,引導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進行思考性、研究性的“深度閱讀”,讓讀者回歸到有益的書籍中去,積極提倡紙質閱讀。
3)采取主動服務的方式,從多途徑創新服務項目。例如與社區共建圖書借閱室、開展科普圖書展覽、接受居民的捐贈、開展家庭保健、青少年心理健康、法律講堂等專題講座,為特殊群體開展送書上門等服務。
4)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使高校的數字資源不僅在校內可以訪問,在校外也可以通過網絡和智能終端進行訪問,同時應注重建立信息過濾機制,創造優質的網絡閱讀環境。
四、結論與對策
對于圖書館來說,新媒體閱讀給圖書館帶來的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圖書館應順應時代潮流,重新定位自己的讀者服務模式,充分利用移動互聯技術,推廣新媒體閱讀。同時更要注重正確引導和培養讀者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傳統閱讀和新媒體閱讀優勢互補,協調發展。
針對本次調查顯現出的問題,對公共圖書館及高校圖書館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加大宣傳力度,對社會讀者實現全面開放。尤其是高校圖書館,應加快社會化服務進程,使廣大居民不受文化程度、年齡及身份的限制,就可以成為高校圖書館的校外讀者。
通過開展讀書活動,引導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進行思考性、研究性的“深度閱讀”,讓讀者回歸到有益的書籍中去,積極提倡紙質閱讀。
采取主動服務的方式,從多途徑創新服務項目。例如與社區開展合作共建圖書借閱室、開展科普圖書展覽、接受居民的捐贈、開展家庭保健、青少年心理健康、法律講堂等專題講座,為特殊群體開展送書上門等服務。公共圖書館應與高校圖書館加強合作,實現資源共享。積極推廣新媒體閱讀的同時,注重建立信息過濾機制,創造優質的網絡閱讀環境。
參考文獻:
[1]谷娜.大學圖書館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J].河北學刊,2012(3):253-255.
[2]苑世芬.高校圖書館新媒體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現代情報,2013(1):74-77,81.
[3]王玲.試論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的延伸服務[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12):104-105.
[4]楊靖.淺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定位[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4(3):158-160.
[5]鄒華.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化的意義、現狀與措施——粵西地區的調查分析[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2):170-174.
[6]肖希明,徐晨辰,劉靜羽,余愿.面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公共圖書館政策需求調查分析[J].圖書館,2012(5):6-10.
[7]李靜娟.我國公共圖書館信息傳遞不均衡性現狀分析與對策[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11):95-96.
[8]張宇.圖書館用戶需求信息獲取途徑探討[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2(1):122-124.
[9]張彥靜,曲曉瑋.公共圖書館推動城市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以佛山市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2(4):67-71.
[10]高雅佳,蘇敏.我國?。ㄊ校┘壒矆D書館網絡宣傳推廣工具利用現狀調查[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