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雨
摘 ? ?要: 兒童歌曲彈唱課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彈唱在幼兒園實踐教學中作用十分突出。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提高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歌曲彈唱課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作者結合自己親身教學實踐經驗和體會,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歌曲彈唱課進行教學反思,提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 ? ?兒童歌曲彈唱 ? ?教學反思
近年來國家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尤其高等職業教育,學前教育日益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學生報考學前教育專業。而兒童歌曲彈唱課則是學前教育專業必修的技能課之一,因此如何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推進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兒童歌曲彈唱課教學的發展,讓兒童歌曲彈唱教學真正得到學生的喜愛,并讓他們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顯得十分重要。我結合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對兒童歌曲彈唱課程進行教學反思,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看法,希望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歌曲彈唱課的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歌曲彈唱課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方面。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主要來自普通高中畢業生,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相對來說他們的鋼琴基礎比較薄弱。有部分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雖然接觸過鋼琴,但只是把音樂課作為所謂的“副課”對待,并沒有系統地學習彈奏鋼琴,因此他們的鋼琴學習基礎很薄弱。
(二)教學方面。
1.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的教學中,受傳統教學思維模式的影響,對課程設置缺少創新,并且較多選用傳統教材,學生學習缺乏興趣,忽視對學生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目前兒童歌曲彈唱課仍采用傳統授課方式,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教師在課堂中仍占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主體性得不到很好地體現。
3.學生缺乏實踐機會,沒有將所學專業知識很好地運用到實踐中,教學實習和參加相關的鋼琴比賽的機會較少。
4.兒童歌曲彈唱課考核標準不合理。成績評價的基本依據是期末成績和平時成績,主要由教師對學生評價,學生很少能參與到教學評價中,這樣得出的成績不能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同時教師沒能得到學生對教學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反饋,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歌曲彈唱教學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
從事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歌曲彈唱的鋼琴教師,大都畢業于音樂院校,多年的專業學習使他們習慣性地將專業院校的鋼琴教學方法帶到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兒童歌曲彈唱課主要是培養學生對兒童歌曲即興彈唱的能力,而不是培養其專業的鋼琴演奏水平。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把鋼琴學習任務與幼兒園工作任務緊密相連,引導學生充分認識鋼琴的重要,激發學生學習鋼琴的動機和追求的意向。另外,在鋼琴課的教學中充分發揮音樂的審美作用,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被鋼琴樂曲內在的豐富情感所感染,從而引起學生對樂曲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并從多維角度提升學生的藝術文化素養。
(二)制定教學內容。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歌曲彈唱課的教學內容應包括:鋼琴基礎入門訓練、兒童歌曲即興編配等方面。
根據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及學生的生源狀況,在鋼琴集體課中,忌過分追求專業而忽視對基礎知識的訓練。學前教育專業的兒童歌曲彈唱課,課堂上大多數情況是對鋼琴基本彈奏知識的講解與練習,而不是高難度的技巧練習和訓練。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鋼琴彈奏能力,必須讓學生從基本的知識開始學習、訓練,包括識譜、拍子、節奏等知識,同時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彈奏概念和彈奏方法,如斷奏、連奏、左右手交替、樂曲分句等奏法。在進行基礎訓練時還要注重手指的獨立性。如教師在教授基本練習曲和小樂曲時,可以安排些音階、琶音等技巧練習。通過這些基本練習,學生不僅能在練習過程中體會到科學的彈奏方法,還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在教材的選用上,學校目前使用較多的鋼琴教材有人民音樂出版社的《拜厄鋼琴基礎教程》、上海音樂出版社的《鋼琴基礎教程》等。這些教材主要是訓練手指的基本功,種類單一,鋼基教材上的曲目有些是抗戰時期創作的,不易學生的理解。教師在選用教材時應拓寬教材范圍,在學習后期適當加入不同時期音樂家的代表曲目。如浪漫時期可選擇舒曼的《童年情景》;門德爾松《無詞歌》中的船歌、春之歌等。
鋼琴作品賞析、鋼琴藝術史等鋼琴理論課內容的加入:鋼琴教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理論學習對鋼琴的學習十分重要。通過鋼琴理論的學習,學生能全面地了解鋼琴作品的風格、作曲家的創作背景等,能更好地彈奏作品。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學習鋼琴的興趣。
(三)教學方式多元化,尊重個體差異。
在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歌曲彈唱調查中發現,學生多、教師少的現象普遍存在。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可以采用多元化授課方式進行教學,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區分對待,因材施教。可以采用集體課和小組課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
1.集體課。以班級為單位,集中講授專業知識,如視奏唱譜教學、伴奏創編能力教學等,然后教師予以示范。通過集體課教學,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掌握更多專業知識,同時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觀摩、討論促進知識的掌握。
2.小組課。將每班按照學生的不同程度分成小組,每一小組推選一名接受能力較快的同學當小組長,小組長負責對本組成員督促指導,教師在課堂上抽查,每節課對上節所學曲目進行輪流檢查,同一曲目每組抽查3~4名同學,其余學生觀摩學習,之后教師對其點評,指出抽檢學生的優點和不足。這樣,小組之間、學生之間就有比較和競爭,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促進學生進步。另外,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教師能夠因人而異、細致地觀察并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選用不同的曲目進行練習。
在學習內容上,教師可按照學生個體的差異,適當安排教學曲目。基礎相對好的同學,可以為其提供大量鋼琴選彈曲目;對于基礎差些的同學,只提供必彈曲目。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既全面顧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又使他們的個性得以發展。長此以往,學生的競爭意識、想象能力、自信心、耐心等良好品質都可以在鋼琴學習中加以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彈奏能力。
除了采用集體課與小組課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外,可將講座或公開課作為授課形式的補充。不定期開設鋼琴系列專題講座和公開課,進行教學示范、經驗交流、座談與討論。可以由教師命題,也可由學生自由選題,讓學生在輕松活潑、開放的學術氛圍中學習。另外,組織安排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音樂會,可很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讓學生走出琴房、教室,登上舞臺展示自己勤奮學習的豐碩成果。既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又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互相觀摩學習、交流的好機會。
(四)實踐能力的培養。
1.彈唱能力。教師可以先將樂譜中較難的節奏型挑出來單獨練習,手打拍子,先單手后雙手,循序漸進訓練學生的雙手協調能力。對節奏型熟練后,再移到鍵盤上練習。在分手練習時,要求學生邊唱譜邊彈奏,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看譜能力,同時為視奏打下基礎。
2.視奏能力。視奏是鋼琴演奏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環節,對學生的鋼琴學習具有促進作用,因此視奏能力關系到學生學習鋼琴的進度。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視奏訓練時,應強調手與鍵盤和樂譜要緊密聯系起來,教師多鼓勵學生視線保留在樂譜上,多用手熟悉鍵盤的距離,同時,教師要強調學生多多注意樂譜上的各種速度、力度記號。
3.即興伴奏能力。學生需要掌握兩方面的基本知識:一是和聲的編配,二是伴奏音型的選擇。即興伴奏能力要求學生在識讀樂譜旋律時,在腦海中將編配的和聲和伴奏音型及時在鍵盤上彈奏出來,因此即興伴奏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
(五)考核評價體系。
成績考核是教學工作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環節,不僅要將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相結合,還要將自評、他評、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加入到考核系統來。教師除了考查學生出勤情況,還可考查學生學習態度和回課情況;學生也可對教師進行評價,及時反饋給教師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使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并糾正。同時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既可促進交流,又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助于考核體系的完善。
以上是我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歌曲彈唱教學的一些思考和體會。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應積極改革傳統教學的弊端,努力探索出更適應教學的方法和策略,為學生全面發展、更好地適應社會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