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摘 要:對知識的理解、領會、運用無不體現出認知發展的特點,所以學習中的“錯題”是教師不斷提高教學的重要資源,面對資源應當有科學家那樣的認真探究精神,提高學習的效率,成為快樂的學習者!將在教學實踐中的少數“錯題”做一分析,并就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提高效率談談一些看法。
關鍵詞:錯題;錯因分析;記憶規律;思維品質;有效教學
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錯題”總會給我們遺憾的感情色彩。面對錯題聽到很多的聲音就是:“可惜了!差一點點啊,真粗心!”但這不是錯題的價值。對知識的理解、領會、運用無不體現出認知發展的特點,所以學習中的“錯題”是我們不斷提高教學的重要資源,面對資源我們應當有科學家那樣的認真探究精神,提高學習的效率,成為快樂的學習者!本文就將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少數“錯題”做一分析,并就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習效率談談一些看法。
一、錯題和錯誤分析
錯題1:(麗水市中考題)
清朝政府為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實行三省六部制 ②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推行改土歸流
③設立駐藏大臣 ④平定準噶爾、回部貴族叛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錯因分析:此題中考的要求是理解,即能回憶或記住清政府鞏固國家的措施,并能區分中國古代各朝代的政治制度。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混淆了。究其原因是學生對陳述性知識的記憶鞏固不好。
錯題2:(麗水市中考題)
20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變,展現了人類歷史上嘔心瀝血的歷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表格。
本題主要利用表格考查學生對歷史人物的了解,看似簡單,但是漏洞卻較多。
錯因分析:第一,慣性思維,序號順序看錯,縱向看表格,導致錯誤;第二,在“共同追求”這一問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忽略“共同”兩字。
從錯題中的錯誤我們可以發現:學生的“粗心”并不是罪魁禍首,而是學生認知結構不合理、思維品質不好、教師課堂教學組織欠合理,難點未突破!
二、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掌握記憶規律,有效、合理組織復習
知識點的遺忘,知識遺忘是學習過程必然的一種心理現象,這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弱無直接關聯。根據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揭示的知識遺忘規律,鞏固記憶的有效方法就是要及時復習。
及時復習應當在新課的教學過程中就要開展,而不應將復習留到考試前。我們往往有一個誤區就是識記性知識的復習放到中考前進行,但是由于考前識記的知識較多,學生易將類似的知識混淆。可利用月考或平時做綜合卷滲透一些識記的知識考查,起到監測和提醒學生利用平時的時間進行復習。
知識遺忘的原因有很大成分是由于學生學習到的知識信息多,在信息加工的過程中受到干擾。沒有線索的信息是很難長時間保持的。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可以將知識點進行整理,構建知識網絡體系,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記憶的保持。
2.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于評價歷史人物的題目,這類知識對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要求較高,更需要夯實基礎知識。本身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八年級的知識鞏固不全面,在復習過程中由于知識容量大、速度快,加上學生慣性思維,更覺得歷史就是死記硬背,因此學生在判斷過程中會受首因效應的作用,先入為主,覺得這樣的題目很難,第一個空不會做,心里就會有開始放棄后面的題目的想法。
在九年級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對這種情況不知所措,也摸索過很多方法,從這三年的經驗來看,學習歷史,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優化課堂結構,注重思維品質的培養
學生由于學習經驗較少,思維品質不夠完善,所以在運用知識解題過程中常常出現慣性思維的特點。中考的一個功能就是為高一級學校的招生提供能力水平依據,所以在能力考查方面是很注重的。
學生不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在考試中很難脫穎而出。就目前階段學生在思維品質方面較為缺少的是思維的廣闊性。
在回答第三個小問題時,學生可能出現只回答一小問,忽視另兩個問題;對于“啟示”類題目,從單一角度分析等等問題。
怎么辦?可以預見若是我們注重的是答案本身,對學生出現的一些錯誤未加引導,那么,學生的思維就會被不斷地僵化,變得唯書、唯師。反過來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是基礎知識鞏固不好回答不出來,還是題目不懂,或者是找不到關鍵詞。
及時發現我們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優化課堂中的結構,從學生實際出發,學生的興趣會不斷地被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會不斷地飛濺,思維品質得到發展!學生就會變得有批判性的思維、有廣闊性的思維、深刻性的思維!
“錯題”是一種資源,深入分析錯題的錯因,反思教學,開展有效教學,讓學生在辛勤的學習中體驗快樂,享受成長!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