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群
摘 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人教版數學教材已經為學生提供了許多豐富的數學資源,也為學生擴大了更多的學習時間以及學習空間,并且在數學教師的幫助下,創造了更多的機會讓學生更好地發現數學問題,并且引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針對新時期的數學教學模式進行全面整理,在整理過程中闡述了數學教師如何更好地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
關鍵詞:數學教學;教學策略;情境教學
新時期,新視野要求有新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原有的教學模式很難有效地針對小學生對知識的渴望與理解。加之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非常重視小學精選數學的教學內容,數學教材本身也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利于學生觀察與操作的推理數學知識,這些知識要求學生在全新的視野下學習。而且,只有在新的教學思維以及教學理念下才能適應當代數學教學改革要求。
一、情境引導,引出問題
筆者認為,數學教師應該做好教學計劃以及教學前的預測。教師要了解學生對一些信息的掌握情況,這些情況要結合學生已經存在的生活經驗。同時,教師要更好地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從事哪些實驗才能更好地強化知識。怎樣去強化,怎樣才能更好地讓知識與實踐結合。在這一方面,筆者認為巧妙地利用多媒體輔助以及實物掩飾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效果。直觀形象的情景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感知與理解。例如,六年級數學知識題:甲、乙兩列火車分別從相距600千米的兩地同時相向而行,2.5小時后兩車還相距220千米。已知甲車每小時行8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這樣的問題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普遍的。直白的講解不能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與理解。筆者將該數學應用題運用多媒體展示出來,或換一種表達方式,用圖片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對其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二、自主探索,建立數學模型
在數學教學中,人教版數學教材已經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數學資源,也為學生擴大了學習空間,并且在數學教師的幫助下創造了更多的機會讓學生更好地發現數學問題,并且引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要讓這些活動得以實現并且更好地讓學生有一個主動探索的欲望,數學教師就要巧妙地利用實驗活動,讓學生自主地去解決已經形成的問題,通過自主的實驗找到答案,在這過程中,不僅能獲悉數學知識,也形成了一定的學習熱情,建立了數學模型,逐步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例如,數學的圖形展開問題,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己動手去尋找展開圖形的各個知識點,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與拓展
筆者進行了一定的調查與分析,看到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的練習部分設計得非常新穎,具有一定的特點,有一定的針對性,該教材利用與實際相結合的特點對學生進行了全方位的練習,促使學生找到了相關知識以及解決辦法。既然數學教材為教師與學生提供了鋪墊,那么數學教師就要在此基礎上多加催化劑。數學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課余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例如,數學教師可以組織數學知識競賽或者數學解題大賽等多種數學知識活動,讓學生在這類的活動中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同時鞏固練習,讓數學知識深深地扎根在學生的腦海當中。
記得筆者組織了一次數學知識搶答賽,在活動中數學教師給出的數學題都是書本上具有代表性的題,學生只需要動腦解答就可以。兩個人一個小組,比一比哪一個小組在第一時間解答出來。教師還讓學生每周互換角色,讓學生來擔任“小老師”,對一章節的數學知識進行鞏固與講解,讓學生自己來詮釋重點。這類的數學知識對鞏固練習所產生的效果非常好。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游戲、談話、操作、合作等數學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在數學活動中自主探索,建構新的知識、新的信息,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四、總結反思,完善知識結構
新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不能講解完新的知識就直接進行下一項。要對數學知識的內容進行全面的歸納總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將那些比較分散的數學知識更加條理化,同時還能將數學知識進行全面的同化,與原有知識融合,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的過程。可在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性的討論交流,從而引導學生會反思和知識梳理,學會自我評價和自我總結,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上有新的教學模式。只有全面改進數學教學思維才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進而培養優秀的數學人才。
參考文獻:
[1]馮銳,劉麗麗.整體論視閾下的教學設計探討[J].開放教育研究,2009(04).
[2]吳德宏“小學數學教學論”課程中的整體教學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