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 王玉蘭
摘 要:為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有效提高初中生的科學素養,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學習的一種方式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學中,形成了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以項目為基礎,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有機結合為一體,對初中物理教學中有效實施STS教育、實施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顯著效果。本文對項目教學法的本質和可行性進行了分析,結合案例提出了合理的項目教學法應用策略。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初中物理;科學素養
1 前言
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是學習方式的轉變,適應世界教育發展趨勢,我國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本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學習的一種方式引入物理教學中,形成了與課改要求相吻合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Project-Based Learning)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是對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較密切、知識拓展空間比較大的物理問題的綜合探究過程。它是以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情境認知理論等為基礎,強調學生對知識的自我建構,注重知識的內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
2 項目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
2.1 踐行三維目標,體現項目理念
學生通過自主進行項目設計,主動靈活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主動掌握和運用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過程,應用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項目作品的展示又能提高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2.2 教材貼近生活,提供項目來源
各版本物理教材中素材的選取都體現了基礎性、時代性和選擇性,欄目的設置既貼近生活又富有時代氣息,為項目選擇提供豐富來源。如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材中有一個“科學世界”欄目,向學生介紹了超聲波測距的原理。以此為來源,設置項目“超聲波測距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在親自探究過程中體會物理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3 符合認知規律,提供項目動力
杜威認為教育是要學生自己去獲得知識和技能,來適應生活環境,鼓勵學生“從做中學”。初中生善于觀察和實踐,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義務教育階段又為學生提供了相對較長的探索時間,使學生有時間和精力去發現并探索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為項目教學提供了驅動力。
3 項目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項目教學法步驟:項目導入、項目設計、項目實施和項目展示。項目導入是教師為學生創建項目學習的情境,采用開放性的問題、有爭議性的話題或跨學科內容等作為項目素材。組織學生通過討論后,明確項目目標和研究重點。項目設計是學生根據項目研究目標及重點,所設計的項目實施方法和步驟,包括調研內容、研究或實驗方案、時間分配、成員分工等。項目實施前,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收集和整理信息。項目實施是根據項目計劃的執行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項目監管工作,可由教師或小組組長監管和控制項目進程,及時發現學生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項目展示采取作品展示、實驗報告、演講講座、情景劇等形式。根據初中物理教學內容的不同有針對性實施項目教學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實施策略:
3.1 知識遷移策略
將物理概念、規律和原理等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和社會實踐,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下面以“串聯和并聯電路”為例說明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
首先項目導入,根據串聯和并聯電路的特點以及串并聯電路中開關的控制作用,拓展到生活中的哪些電路應用了串并聯的原理?如何判斷?主要從家庭照明電路、家用電器電路、樓道燈電路、路燈電路、馬路邊牌匾上的彩燈電路、電冰箱中壓縮機和照明電路等入手,探究它們如何應用的串并聯原理?由此引出項目主題。其次項目設計,指導學生查找資料,探究實際應用中的電路原理,自主設計研究方案、畫出對應電路的原理圖,設計實施步驟及任務、成員分工、時間安排。再次進行項目實施,學生根據項目設計方案,利用現有的實驗器材進行模擬實際電路組裝,并反復調試,達到應用效果。最后項目展示,各小組展示項目研究成果,對項目設計思路、實物電路及應用進行講解,主要突出創新點。如果沒有實物條件也可以以PPT的形式講解設計原理及應用方法。
3.2 專題探究策略
對于某些章節或教材中部分STS的內容,通常應用性和可拓展的空間較大,例如“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這章,雖然學生對其中原理還不能做到透徹的理解,但是可以通過項目研究使學生對能源的種類、能源的開發、能源的利用,以及能源利用與環保的關系產生感性認識。
首先項目導入,針對能源種類、能源利用與環保,結合當今社會熱門話題“霧霾”“低碳環?!钡?,主要從“能源危機對人類生存的影響”、“太陽能的應用”、“新能源的開發”等方面入手,引出項目主題,重在引導學生探究綠色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其次項目設計,指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調研、實地考察,自主設計研究方案。再次進行項目實施,找出現有能源使用過程保護環境的方法,找出利于環保的可行能源的開發。最后項目展示,學生以主題班會或演講報告的形式將項目成果展示給大家,樹立節能環保意識,親自踐行環保理念。
3.3 習題轉化策略
某些具有探究性的實驗題,通常以科學探究活動為主線。將這類習題轉化成探究項目,讓學生親自體驗探究過程,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科學探究方法,還能使學生領悟到實驗對物理學習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善于觀察、勤于動腦、親身實踐的好習慣。下面以某道中考實驗題為例說明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
首先項目導入,問題情境是“某課外興趣小組在研究馬鈴薯在水中的浮沉情況時,通過往水中加鹽,終于使馬鈴薯漂浮在水面上。但實驗后沒有及時收拾實驗器材。幾天后,他們驚奇地發現原來浮在水面的馬鈴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引導學生猜想導致馬鈴薯下沉的原因,并設計方案驗證猜想。主要從馬鈴薯本身是否變化、鹽水的密度是否變化等入手,探究導致馬鈴薯下沉的原因,引出項目主題。重在讓學生明確物體的浮沉條件。其次項目設計,指導學生根據猜想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步驟、設計數據記錄表格等。再次進行項目實施,學生根據項目設計方案進行實驗。觀察現象,記錄數據,分析數據,論證導致馬鈴薯下沉的原因,形成實驗報告。最后項目展示,各小組通過實驗報告或PPT形式講述實驗過程及結論。教師還可以將此項目進一步拓展,引導學生查找該實驗結論在生產、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的應用,讓學生學以致用,領悟科學探究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4 結論
實踐證明,具有綜合實踐活動特性的項目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是可行的,能促進師生間的和諧互動。既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又實現了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的理念。讓學生在實踐探究中,激發興趣、訓練技能和發展能力。希望通過對項目教學法的不斷研究和實踐,能真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美]巴克教育研究所.項目學習教師指南—21世紀的中學教學法[M].任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4
[2]徐朔.項目教學法的內涵、教育追求和教學特征[J].職業技術教育,2008(28)
[3]石國華.PBL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科學教育,2015(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