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華
摘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對廣大高職院校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有利形勢下,高職院校發展的狀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職院校教師的素質及能力。打造具有鮮明職教特點的、教練型的師資隊伍,是高職教育發展的核心及關鍵。會計專業教師的職業能力應該包括高尚的師德及影響力、掌握會計理論能熟練進行會計實踐、較強的專業教學能力及不斷的再學習能力。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師;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2-0245-02
2014年6月全國職業教育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主席進一步明確了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李克強總理強調要走校企結合、產教融合、突出實戰和應用的辦學路子,依托企業、貼近需求,建設和加強教學實訓基地,打造具有鮮明職教特點、教練型的師資隊伍。馬凱副總理指出,要把握職業教育規律,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辦學導向,把提高能力作為辦學目標,把校企合作作為辦學制度,把立德樹人作為辦學根本,努力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水平。會議之后,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這一決定對廣大高職院校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國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的有利形勢下,打造具有鮮明職教特點的、教練型的師資隊伍,是高職教育發展的核心及關鍵。作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師,應該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職業能力。
一、高尚的師德及影響力
韓愈在《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簡單來說,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道理、教授技藝及解決難題的。可見自古以來,古人在教育中就十分注重“師德”。在當代社會,高職教育首先是要培養理想遠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才能夠適應社會需要。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師德及感召力。
近些年來,中國的基礎教育出現偏差,學校過分的強調學習成績,忽視學生道德情操及正確價值觀的養成,導致學生存在一些問題。如有的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只是想混個文憑;對專業認知不夠,學習的專業是家長為其選擇的;普遍存在較為嚴重的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沒考上本科院校,在高職院校也沒什么大出息;學習成績分數較低,存在厭學的現象。針對這樣的現狀,解決學生中存在的這些問題,首要的是讓其明確學習的目的,了解學習的益處,學會感恩。俗話說學會做人才能做事。作為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中言傳身教,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扭轉學生一些不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只有這樣,學生在三年的學習生活中才會積極上進,有所收獲。作為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具備忠于教育事業和肯于奉獻的精神,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作為教師,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比他教授的知識更為重要。道德情操的形成需要教師的課堂教育,而教師的個人品格、行為習慣、言行舉止以及處世方法可以使學生們耳濡目染。因此,教師要以優良的思想作風教育引導學生,以高尚的道德形象、非凡的人格魅力影響和激勵學生,做到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才是真正的“傳道”,才能真正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職業技能轉型人才。
二、掌握會計理論,熟練進行會計實踐
教師的另一重要任務是“授業”。俗話說,要想給別人,必先自己有。要想教出好的學生,先要有好的教師。會計工作作為企業經濟核算的核心,對會計人員處理經濟業務的實際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扎實的理論基礎是必不可少的。作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應該熟練掌握會計學科的基本框架、內容、重點、難點,能把自己要講授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重點掌握會計基礎、企業會計核算、納稅實務、財務管理等專業學科的基礎理論,同時也要了解相關及相近學科,如財政學、金融學等學科。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教師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能夠熟練的進行企業的會計核算,能夠進行納稅申報,具備協調與財政、銀行、稅務關系的能力。既要懂理論,又能進行實踐操作。會計崗位工作的實踐操作能力要求很高,這就要求教師自己會做才能教給學生。近年來,高職院校尤其注重對教師專業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下企業實踐鍛煉、頂崗實習、請行業業務骨干進學校、校企合作等方式使會計專業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得到大幅的提高,為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打下基礎。
三、較強專業教學能力
熟練的會計專業基礎知識及會計專業技術實踐能力是高職會計專業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礎上,還要具備把這些知識及技術傳授給學生的能力。針對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來看,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的關鍵,是諸多能力的關鍵及核心,沒有好的教學能力,教師自己有多強的理論知識、多熟練的專業技能,都無法傳授給學生,哪怕你是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會計師等,都不能保證你一定會教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好學生。從目前高職學生學情的特點來看,這一能力尤為重要。
會計專業教師教學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理論教學能力
課堂理論教學能力是教師必備的職業能力之一,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教師基本素質要求教師能夠把理論知識講解清楚,講解明白。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教師尤其要具備課堂管控能力。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有的放矢的進行管理。要全面了解學生,以學生為本,做到因材施教。高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都較差,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除了傳授知識之外,還要花一定的時間對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進行督促、糾正,正確引導,從心理和生理上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不因學生無為而不予理睬,不因學生有為而重點照顧,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保證學生的課堂教學效果。
要使抽象的會計理論知識能夠讓學生更易理解,讓學生產生興趣,教師就要對現有的課程資源進行開發。要了解和關注本專業理論發展的新知識、新方向,及時更新專業理論課教學內容,使課程內容能夠聯系本專業的前沿動態;要分析和了解教學對象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滿足學生的需要;要以學生為中心,以讓學生參與進來為目的進行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力求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實踐操作能力
會計專業教師要具備以優秀的會計人才標準準確處理會計實務的能力,并能通過會計實務實踐來透析會計原理及操作方法,達到實踐與理論融匯貫通。要具備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能夠對專業理論知識加以熟練操作,能夠明確企業會計核算的每一個環節,從基本的建賬到成本核算,再到復雜的納稅申報等等,所有的業務都要求教師能夠熟練操作,并能夠對學生的會計業務實操進行正確的指導和引導,找出學生操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及個性問題,讓學生能更容易掌握所學專業知識,利用知識完成業務操作。在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能對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進行全面了解及掌控,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避免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四、不斷的再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計算機等先進技術手段在會計業務上不斷得到應用,就連會計業務、稅收政策、財經法規也在不停改革、變化,這些都給教師帶來了嚴峻挑戰,教師需要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包括學習和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如會計電算化、電子報稅等。我國經濟發展較快,有關財經制度和法律法規經常變化,幾乎是兩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相關知識更新的速度也跟著加快。因此要求會計教師要有較敏銳的嗅覺,對財經制度和法律法規的變化及相關知識的更新應及時學習和領會。教師還要關注行業和企業發展需求,在財經制度和法律法規變化時,能夠幫助企業最大限度的獲取利益,如利用稅收知識進行合理避稅。只有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才能夠做到真正的“解惑”。
參考文獻:
[1] 劉凱旋.淺談會計人員品質與人體模型教育[J].財會通訊(綜合版),2010(7).
[2] 王 覺.會計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方案和培訓質量評價體系[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3] 盧鵬程.如何打造實至名歸的“雙師型”教師隊伍[DB].中國高職高專網,2012(3).
[4] 夏凱“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不能碎片化[DB].中國高職高專網,2012(3).
[責任編輯:劉 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