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祺+趙建民+劉新燕+方大鳳
摘要: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個體素質的差異,在明確教學理念的大前提下,實施了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對園林規劃設計專業主干課程進行了教法改革試點,探索了教學方法優化組合的有效途徑,旨在探尋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新途徑,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園林規劃設計;分層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2-0286-03
1引言
園林規劃設計既是城市總體規劃的軟質組成部分,又是園林綠地建設的前提和指導,在城市規劃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1]。其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綜合性專業,涉及美學、文學、植物、工程、技術、生態等多種內容,主要通過園林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妥善解決園林建設中的諸多問題[2]。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演者,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這樣的教學導致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無味[3]。要使園林規劃設計專業培養的人才適應社會進步的需要,則迫切要求其教學方法不斷革新[4]。本文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省級重點專業建設為例,充分利用學院良好的環境教學場所,通過組織學生現場測繪、景觀寫生與考察感悟,借助于景觀物質空間,增強學生理解平面與空間的對應關系。在基于分步設計明確主干課程的基礎上,積極進行分層教學實踐,尋求科學合理、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及其優化組合,為提高高職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2教學理念:基于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
培養
2.1以人為本的教學觀
人本教學理念就是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輕松自然地獲取知識的營養。首先強調對學生的尊重、理解與信任,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其次,營造更多的自由活動和想象空間,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教給學生觀察分析事物的方法。第三,把學習方式和內容還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力[5]。
2.2突顯育人的學生觀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關注最多的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的思想、情感、心理、個性等方面,被置于次要地位,也就降低了教育中的“育人性”。如果教師重視學生作為“人”的存在,就會自覺地把學生的生活經歷、思想感情、人格態度等因素,巧妙地貫穿于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貯藏知識的容器,而是發展的具有時代特點的人。這一學生觀,從根本上支配著教師的教育行為,影響著教育者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式[6]。
2.3興趣至上的學習觀
獲得“全美最優秀高中生”的美籍韓裔李炯禛認為,學習是尋找夢想的手段,是最有意思的探險,是與知識和書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并盡其所能地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學生要善于根據自己的情況和習慣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所謂興趣學習觀,就是完全聽取和理解自己的心聲,使自己的注意力始終能保持集中學習,更好地實現自我控制,做好自己人生的主角[7]。
3教法試點:基于工作過程的主干課程
梳理
3.1兼有導學之責的《園林設計初步》
(1)8個理論專題:多彩五維園林,造型基本元素,立體構成表達,現場外業調查,設計要素練習,植物類型設計,景觀小品設計,設計三大流程。每個專題按個人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三段模式進行。
(2)課堂實訓選擇學院西校區4個地段,分別按動物工程文化活動中心、藥物工程養生文化苑、生態環境工程文化藝術展示中心和現代生物技術展示園進行專項設計。并按四步進行:外業調查繪制草圖→小組現場討論確定設計主題→小組拿出三套初步設計示意方案→在全班匯報交流確定最優設計方案。
3.2農林優勢特色的《園林植物造景》
(1)理論綜述歸納為7個模塊:植物造景風格,樹木景觀設計,花卉景觀設計,專類園景觀設計,季相景觀分析,空間景觀構成,意境主題景觀。每個模塊先在教師提示要點的基礎上進行個人自學,再從同桌到左右相鄰進行雙級討論,最后各組推薦一人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
(2)一周課程實訓選擇學院西校區特殊地形,分小組進行植物應用設計,分別為落葉喬木樹陣設計、喬灌花草藤自然群落設計、林下蔭生灌木群落設計、巖石園巖生植物設計、藥用植物園設計、藤本植物綠墻設計、花壇群花卉片植設計和水生及濕地植物群落設計。
3.3精品資源共享課《園林規劃設計》
采用多媒體進行系統教學。
(1)教學內容,按經典工作任務劃分為七大模塊36個項目:導學,城市道路綠地規劃設計,城市廣場規劃設計,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單位附屬綠地規劃設計,屋頂花園綠地規劃設計,公園綠地規劃設計。
(2)五步教學法:感性認識→嘗試性設計→理論描述與設計案例分析→強化訓練→歸納總結。
(3)虛擬公司運營的做法:讓學生6~8人成立一個園林設計公司,在以后所有的教學項目的開展均以公司為單位,讓學生在感受到實踐場景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畢業后適應工作崗位[8]。
3.4崗位綜合練兵的《園林規劃設計綜合實訓》
(1)綜合實訓既是想、說、寫、畫、算綜合技能的展現,也是不同性格同學之間合作共事的磨練,還是就業前企業高標準嚴要求的綜合鍛煉。
(2)分為三個項目:楊凌樹木園北側場地定位為文化休閑廣場;楊陵后稷公園改造設計定位為養生健身公園;楊凌電信大樓南側綠地改造定位為現代農業主題公園。
(3)設計程序:①現場分析,準確定位;②劃分景區,明確構圖形式,以園路、廣場來合理劃分;③設置代表性景點,確定出入口;④確定方案獨特之處,以鮮明特色打動業主。
(4)成果要求:每一個同學任選一個項目,完成一份完整的方案設計圖冊和展板,包括設計說明書、總平面圖(平彩)、功能分區與道路系統圖、豎向設計圖、種植設計圖、三種景觀的結構設計圖、全園鳥瞰圖與三處主要節點透視圖。endprint
3.5強化動手能力的《園林模型沙盤制作》
在實訓中心集中兩周進行,采用理論與實訓緊密結合的模式,教師邊講邊示范、形象直觀,學生邊學邊訓練、熱蒸現賣。
(1)制作方案沿用《園林規劃設計綜合實訓》的優秀設計方案,同學們做自己的設計作品,主動性高、參與性強。
(2)抓住整理素材環節,將設計想法落實到具體行動,從制作植物、建筑、小品,到道路、廣場鋪裝,再到微地形處理,步步細化、深化、具體化,整個制作過程緊湊。
(3)其他相關學科的老師積極參與指導,如環藝教研室老師在立體構成方面及時給予指導與示范。
4分層優化:基于就業導向的教學方法
組合
4.1加強專業素養:藝術欣賞法
這是指教師充分利用各種類型多媒體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以提高學生藝術素養和鑒賞能力的方法。一般適用于《園林藝術》、《園林文學》、《園林設計初步》等課程的教學。一要引起學生欣賞的動機和興趣,二要注意學生在欣賞活動中的個別差異,三要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進行創作設計、制作,使學生把審美情感和鑒賞能力內化在自己的日常言行之中,在學習和工作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4.2梳理理論要點:五維教學法
這是以培養全新的多彩五維園林觀念為目標,以充分調動同學的口、眼、耳、手、腦五項基本器官為手段,通過課堂測試、課堂教學、課堂回顧、課堂作業、課堂考試五個基本教學環節,通過學生集體自學、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個人總結、老師歸納綜述五個基本課堂學習過程,完成老師和學生互動學習的課堂活動方式。一般用于《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景觀建筑與小品設計》、《植物造景》等課程。對教師要求具有很強的歸納總結、語言表達和隨機應變能力[9]。
4.3突顯動手技能:模擬訓練法
這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實際操作或其他實踐活動。適用于《園林工程技術》、《園林工程概預算》、《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等課程。教師必須事先對練習、實習、實訓活動的目的意義、主要內容、操作要求和程序、規則做出周密的選擇和設計;對學生實訓中存在的問題和出現的困難,要耐心啟發引導。重視實際訓練結果的總結和反饋,培養學生自我監督、自我檢查和自我評定的良好習慣。
4.4體現規劃特色:文理雙修法
(1)公共課程學習是對中學的總結與提高,專業基礎學習是為以后專業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2)專業課程學習通常同專業的具體生產過程以及與社會實踐緊密相連,掌握該學科的前沿知識與發展方向。
(3)選修科目適合學生不同的求知欲與個性發展的需要,以增強實際應變能力[10]。利用“文理雙修法”是引導學子們一步一步地向復合技能型設計人才靠攏的可行的學習之道[11]\。
4.5優化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1)教學目的和任務是教學方法優化選擇的依據,如在向學生傳授基本藝術知識時,采用藝術欣賞法等;在培養其解決設計問題的能力時,采用五維教學法等。
(2)學生實際是教學方法優化選擇的關鍵,如針對不同班級,有的采用討論法,有的則要用講解法。即使是同一班級也要根據教學活動的發展,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3)教師特長是教學方法優化選擇的核心,如在說明一個理論問題時,既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問題的事實和現象描繪得生動具體,也可通過對設計案例的分析歸納總結。前者用的是講解法,后者則采用了討論法[12]。
5結語
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在合理分層的基礎上,教師既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加強理論和實踐教學,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親自動手的能力,尤其是主動學習的習慣和自學能力的培養[13]。不管采用什么教學方法,一要注意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二要采用虛擬公司運營教學,實現教學訓練一體化;三要重視非智力因素開發,深入了解學生的需要和動機,用滿腔熱情喚醒他們“沉睡的心”,用溫暖中肯的語言,激勵他們刻苦學習的斗志[14]。總之,分層教學符合高職目前的實際,體現了“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是目前提高教學質量的一條新途徑[15]。
致謝: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的李社義、周博、劉衛斌、衣學慧、李娟娟、張純、龔飛、王小鴿、阮煜也參與了此項目的研究,在此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劉艷,徐海霞.職業教育中“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的創新教學[J].中國園藝文摘,2013(1):189~190,194.
[2]劉麗霞.《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與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7(2):170~171.
[3]張培,王海俠,聶慶娟.針對農業院校“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林業教育,2011,29(4):63~67.
[4]凌世德.建筑設計教學方法淺探[J].時代建筑,1992(4):18~21.
[5]王曉.如何掌握課堂[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2:83~85,88,112.
[6]趙詩安,陳國慶.現代教育理念[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85,86.
[7][美]李炯禛(Patrick Gene Lee).學習是對人生應盡的禮儀:從全美最優高中生到耶魯小子[M].千太陽,譯.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13,25,51,83,87,93,171.
[8]劉新燕,衣學慧,方大鳳,等.“五步教學法”在園林規劃設計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林業教育,2005(6):64~65.
[9]陳祺,張淑英,王青寧,等.五維教學法探索實踐[J].中國教育教學雜志·高等教育版,2005,7(11):41~44.
[10]王華斌.大學生全腦學習法[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13~19.
[11]劉邦輝.學習的力量[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51~57.
[12]李玉龍.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5~27.
[13]邵麗艷.如何教好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慶祝北京林業大學成人教育創辦50周年論文集[J].中國林業教育,2006(專刊):75~76.
[14]李向東.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討[J].職教研究,2002(7):6~7.
[15]田玉蘭,張弘強,史秀云,等.高職高專分層教學模式的研究[J].哈爾濱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3):57~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