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燕
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連續性很強的學科,學好這門課程,必須從小就要打下扎實的基礎,數學課本中的例題、習題等內容都是有代表性的,它在知識順序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決不能存在半點含糊現象。但在近年來,學生向兩端發展,同一班級會出現兩級分化的現象,這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是十分不利的。也不利于提高小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關鍵詞:小學數學;兩級分化;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103-01
一、小學數學兩級分化現象的成因
1、學生基礎差,跟不上教學進度,產生厭學現象
學習好的學生,越學越進步,越學越愛學,而學習差的學生,起初還能跟上,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就跟不上了,最后表現出上課不專心聽講,思想不集中,小組討論不發言,或者害怕發言,做作業錯題太多,考試時成績低下。
2、教師的教法陳舊,不能吸引學生,不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注入式”等教學方法已不適應當今的教育教學。當今的教學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體系,在人格上還存在著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學生對學習沒有產生極大的興趣和求知欲。
3、評價機制還是舊的“一考結局定好壞”
不管平時怎么學,怎么教,最后考試結果出來,考的好平時什么都好,考的不好,平時什么都否定了。
4、全員升級也是造成兩級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來有些學生基礎知識差,學習跟不上,再加上一個人的智力因素不盡相同,有好的,有差的,有反應快的,有反應慢的,學習成績較差的到最后和學習成績較好的一樣升入上一級,加上平時再不努力,學習成績越來越跟不上學習好的同學,最終導致知識結構斷層,明顯出現了兩級分化現象。
綜合上述原因,我們要徹底改變小學數學成績兩級分化的現象,來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改變學生厭惡學習,對學習無興趣的現象。
二、改變小學數學成績兩級分化的現象要做到以下幾點
1、轉變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方試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的基礎上。課堂教學法是教師教,學生學,忽略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
教師要深入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適時地引導他們進行交流,認真觀察了解各個小組的活動情況,如發現有個別學生不能認真參與交流,或個別小組交流不認真時,教師要及時地加以引導,提出明確的要求。因此,我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要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
2、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讓學生通過小組人人去肯想,肯動腦筋,讓他們在課堂上會想,會說,會做。為差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創設成功機會,進行分層教學,分層要求,精心設計練習,分層布置作業,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人人享受成功的喜悅。
3、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人格上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于和教師交往,主動地去參與學習。
4、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
新課程提出把現代化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教學時可以適時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用栩栩如生的鮮活畫面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
5、改變評價方式
新課改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評價主體多元化,要能體現出新的教育理念和課程評價發展的趨勢,關注全人發展,強調評價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發展。
(1)重視評價促進小學生發展和提高的教育功能。一是承認差異,不搞一刀切,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小學生。二是重視每個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轉變。三是給學生多次評價的機會,在學生得到指導幫助后,肯定其改進,完善的計劃和行為,使每個小學生都增強自信心,樹立“我能”,“我行”的意識。
(2)是重視評價的方法和策略,要體現最新的評價思想和觀念,著重運用期待,鼓勵,誘導,典型感召等方法,促進學生逐步形成頑強學習的意志品質。
(3)注意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于小學生數學學習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和成功,都要給予發自內心的贊美,對小學生一般只是激勵,不指責。
6、適當留級學困生可改變學生基礎知識斷層現象
通過教學輔導確實沒有趕上來的同學,可以適當留級,讓他們重新學習所學過的課程,再通過鞏固和加強,從而促進了小學數學教學成績,為提高整個基礎教育質量打下了堅實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