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虹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改的不斷深入,小班化教學已成為小學階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小班化教學最本質的特征是面向個體差異的學生。小班化教學有利于全體學生得到更充分的教育,有利于使每個個體受到更多的關注。實施分層教學,既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同時有利于教師全面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班化;個性差異;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學指的是以促進青少年學生既全面又有個性的發展為目的,在縮減班級學生數量的基礎上,通過對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實施過程、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種班級教學活動形式。分層教學著眼于人在發展過程中的個體差異,有的放矢,區別對待。分層教學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有利于對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那在小班化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實施分層教學呢?
一、班級學生分層——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教師可依據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和平時自己對學生的綜合觀察進行分層。一般可分為A層(學困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相對差些,學習上感到吃力,成績不理想;B層(中等生):智力因素可以,基礎知識掌握得好,有較強的上進心;C層(優等生):學習興趣濃厚,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學習成績優異。教師應根據不同層面學生的不同情況,將統一的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設計。再將教學過程的重點、難點分解實施,設計相應的問題或練習。當然這個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根據每半學期的學生的學習、表現等情況重新進行編組,確立新的三個層次,有進步的學生獲得升級,退步的學生則降層次,有些學生進步很快,可以躍到更高層次。而如果有的學生表現欠佳,不適合在原來的組,就把他調到另外的組里。這樣便調動了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課前預習分層——激活思維,表現個性
課前分層預習是指不同層次的學生按照一定的預習方法,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課文的學習要求,自主地選擇預習目標,進行預習活動,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在此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體選擇能力得到培養。每教一次新課,可以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做不同的課前學習準備。具體要求是:學困生:閱讀—摘記—質疑;中等生:閱讀—摘記—質疑—搜集;優等生:閱讀—摘記—質疑—搜集—求解。
三、課堂教學分層——著眼差異,培養個性
1.教學目標分層安排
教師的分層備課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是分層教學區別于傳統教學的主要之處。在每節課制訂教學目標時,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和課程目標認真鉆研教材,結合學生的層次分層備課,設計分層授課過程。在不低于課程標準的“底線”這個前提下,制訂出適合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的目標并實施到教學中。對學困生可以要求學生掌握最基礎的內容,比如,字詞會認、會讀,課文能讀通順;中等生的目標則是會有感情地朗讀,能體會文章中的關鍵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優等生則是拓展閱讀視野,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第二課時制訂的目標是:(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深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3)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目標(1)是全體學生都應達到的,目標(2)是中等生及優等生必須達到的,目標(3)是提高目標,是部分學生能達到的。
2.教學方法分類指導
分層教學,要求面向中等生、發展后進生、提高優等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全面完成教學任務,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并給學生的創新發展提供機會。教師教給學生知識不是真正的教學目的,而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教學中,依據學生的實際設計問題,既要照顧學困生的接受能力,又要為基礎較好的學生設計一些層次較高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尊嚴》第一、二段時,設計的思考提綱是:(1)自由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一個詞語來形容“我”家當時的家境。(2)理解“拮據”的意思。(3)母親面對這樣的生活,她的態度如何?(4)你理解這句話嗎?你能讀出母親的滿足和自豪的語氣嗎?
這四個問題的難度是依次提高的,是針對各層次的學生設計的。這樣做,讓各層次的學生都動起來,都樂于學習,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交流、取長補短。
3.作業分層設計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對學生的練習進行分層,提供一些選擇空間,提高積極性。首先,作業量要分層。后進生增加一些基礎知識的作業量,減少有難度的作業的量;給予優等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去做一些綜合性拓展題;中等生的作業量,則介于優等生與后進生之間。總之,作業量的分層要視生情而定,讓各類學生既能得到充分練習,又能得到自由發展。其次,作業難度要分層。后進生作業難度適當降低,確保他們完成基礎目標;中等生保持難度,使他們在確保達成基礎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完成發展目標;優等生增加難度,促使他們在較高的知識平臺上發展,努力實現創造目標。總之,作業的設計要依據各類學生的不同學情,難易有度,分別適應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讓各類學生練有所得,有所提高。
例如,在教學《一路花香》一課時,設計了以下作業: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其中一題或兩題完成。)
(1)把《一路花香》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最好能把自己的收獲也講給別人聽。
(2)在班中你可能是個成績不太突出的學生,學了課文你會想?
(3)調查我們周圍的殘疾人如何善用自身的殘缺,寫寫自己的感受。
四、評價分層——增強信心,塑造個性
(一)課堂評價分層
對不同學生,應該采用不同的評價要求。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善于發現并欣賞每個學生的創新活動,實現評價多元化、民主化、多層次化,從而讓學生在一個充滿自信的環境中得到可持續發展。對于分層布置的作業,采用分層評價。只要學生完成了其相應層次的作業,便可以得到肯定。我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A層學生,由于A層起點較低,且以教師指導為主,所以教師要以激勵性的語言為主,放大他們的閃光點,激發學生的興趣;(2)B層學生,要采用激勵性評價,指出不足之處,指明努力方向,使他們有積極向上的心態;(3)C層學生,則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使教師的評價不僅成為強化或矯正學生所學知識的手段,而且成為激發各層學生搞好學習的催化劑。
(二)檢測分層
在課堂檢測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設計出相應的檢測題,分層評價。例如,《自然之道》一課的課堂檢測就設計了這樣的幾題:
1.看拼音寫詞語
lu you shɑ tɑn zhen chɑ qi tu chun shi
2.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 )先( )后 ( )無( )事 ( )( )而出
3.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語
頹喪地( ) 若無其事地( ) 爭先恐后地( )
4.回想課文的敘述順序,并填空。
到加拉巴島旅游 ( ) ( ) ( )
A層學生只要能正確做出前兩題,B層學生能正確做出第3題,C層的學生四題都正確做出就能得優,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成功,學習熱情便一天天高漲起來。
在小班化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不斷尋求一種“適合學生成才的教育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小班化分層教學,給了學生更廣闊的成長舞臺,學生個性得到張揚,品格得到了更好更快地發展,小班化分層教學,使學生形成了積極的學習態度與情感體驗,得到了和諧自由的發展。小班化分層教學使其快樂活潑地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吳志強,趙東輝,白冰.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A].來自教育一線的報告:黑龍江省教育學會“十一五”優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
[2]張守艷.分層教學;素質教育下的因材施教[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
[3]黃玲.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2).
[4]林愛娟.淺談小學語文橫向分層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05(25).
[5]趙秀敏.淺析小學語文分層教學[J].新課程:小學版,2009(08).
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