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懷芳
【關鍵詞】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常規;非智力因素;問題情境;
課堂練習;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2—0054—01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體現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教學要追求效率,教學方法要追求效果。面對新課改,教師要盡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體現出價值。
一、從常規養成入手
所謂常規,就是教師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長時間不需要檢查就會自覺形成的日常行為。如,要求學生在上課前把課本、筆記本、練習本準備好;每周都對本周的學習內容做一次整理;要求學生備好錯題本,將每次測驗中的錯誤整理出來且作出分析;要求學生必須按照預先制定的分層學案做好預習工作等。常規雖很細微、不起眼,但細小的常規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質的飛躍。只要教師有計劃、有步驟、堅持不懈地指導和督促,學生便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學能力也會隨之發展,從而達到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
二、從非智力因素入手
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對非智力因素目標的制定和落實。如,精心創設數學情景,培養學生的動機;通過展示數學的美,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樂趣;通過提出有效的問題讓學生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興趣;通過“問題解決過程”,培養學生的毅力;借助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和創新的精神。發揮非智力因素的關鍵點在“情”上,所以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以民主平等的對話為主。另外,課堂教學提問一定要有層次,不可一味拔高要求,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跳一跳能取得成功的愉悅感,提問前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不同的學生提出恰當的問題。
三、從問題情境入手
按照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以教材內容為載體,通過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有效的問題情境應符合以下要求:一是符合學生的經驗。二是反映數學的本質。三是引發學生的思考。設計問題時要新穎別致,使學生感到有趣味和新鮮,能激起學生思考和討論的興趣。如,教師可以利用刁尼秀斯之耳的故事作為背景,來介紹橢圓的光學性質,使學生抱著極其濃厚的興趣去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將學生的生活事例引入新課。
四、從課堂練習入手
學習的時候總有一個適當量,如果超過這個量,無論怎么學習,能力也不會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時,應該先讓學生研究重要的題目,然后再去學習不重要的題目;應該以適合學生水平的教材和題目為中心進行學習。唯有如此,學生對學習才會有興趣,面對難題時才能無所畏懼地去鉆研。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布置的練習要遵循指導性原則,緊扣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要注重巡視,搜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組織小組討論,重視講評,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對于基本題目應采取學生板演,減輕學生課外負擔。另外,及時反饋學習成果,能起到激發學生再學習的動機,所以教師要做到胸中有數,及時點撥。
五、從課堂評價入手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肯定、表揚,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樹起信心的風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當學生智慧的火花閃現之時,教師更要不惜言詞,大加贊賞,這能震撼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習的激情。然而,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地進行客觀評價、指正,使其明確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可是,課堂上,部分教師為了鼓勵學生的積極性,不論問題是否具有挑戰性,只要學生發了言就給予表揚,這樣下去,表揚就會失去應有的價值,會使個別學生產生思想的惰性。成功只有在失敗的襯托下才顯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揚也只有在客觀評價的指正下才更有價值和張力。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才是富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評價。
總之,高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是每位高中數學教師都應重視的課題,也是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