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愛梅
摘 要:高職學生的就業困難已經是一個社會現實問題。目前,雖然在就業勞動力市場占一定優勢,但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對學生的就業能力要求一年比一年高,現有的教育體制與就業市場需求相脫節。盡管就業指導課程已經被高職學校納入了教學計劃,但效果不盡人意,導致了新生比較迷茫,對自己未來就業走向不清楚,對畢業后的就業盲目地持有樂觀態度,從而造成其期望值一直很高。該文主要是以就業觀教育為出發點,探討了高職學校學生的就業觀教育問題。
關鍵詞:高職學生 就業觀 就業觀教育 引導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c)-0160-01
1 高職學生就業觀教育的重要性
高職學生的就業觀教育有利于學生塑造正確職業價值觀、促進自身和諧全面發展、提升適應社會的能力、最終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2 高職學校學生就業觀教育的問題及原因
2.1 高職學生的就業觀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高職學生的就業觀教育的主要問題是:注重傳授知識,忽視培養職業能力;注重發展個人,忽視了奉獻社會;忽視就業價值觀教育。
2.2 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觀教育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處于轉型時期,學生的就業觀中不合理的地方依然存在,主要原因有以下4個方面。
(1)社會方面。在就業觀的養成過程中,高職學校學生在目標定位方面存在偏差,主要是培養目標和自身職業目標,這主要是我國高職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的轉變結果。然而,人們的觀念并沒有很快適應并且接受社會上的這個轉變。
(2)學校方面。有相當部分的高職校,現在用的培養計劃和人才培養模式還是傳統的,這樣學生知識層面就會匱乏、技能單一、短時間內不能很快適應社會;高職校為了搶生源,不斷新增專業吸引家長的眼球,而不能適應社會需求;就業觀教育沒有明確的目標,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就業指導內容不難;就業觀教育專業人士和隊伍欠缺。
(3)個人方面。高職院校學生因為沒有考入理想的大學,心里往往存在挫敗和自卑感,認為上高職學校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有的自暴自棄、破罐破摔,還有的經常自責、貶低或懲罰自己,這樣久而久之在內心深處產生了自卑和壓抑的心理,精神壓力相當大。但在社會、家庭壓力和自己不甘心的心理矛盾下,青年人爭強好勝往往在就業時通過反向心理表現出來。學生為了找尋心理平衡點,維護自尊和體現自己的價值,在求職就業時,經常眼高手低,我們從就業單位反饋信息發現,高職畢業生經常來回比較職業待遇,跳槽頻繁;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意做,不肯吃苦,眼高手低等現象。這些問題,都反映出高職學生在職業道德層面存在的問題,應當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4)家庭方面。家長的社會地位、經濟收入狀況、受教育程度、職業價值觀等,對子女的科學就業觀的建立是相當重要的。學生在家庭中生活的時間是相當長的,因此家庭對學生職業意識形成的影響是最早、最頻繁、最直觀的,是學校教育無法替代。
3 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觀念教育的引導途徑
高職學校開展就業觀教育,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正確的擇業態度、樹立良好的職業理想、強化個人職業能力,筆者對高職校學生就業觀教育的引導途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談。
3.1 強化高職學生的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已被列入高職學校日常工作的范疇,在校期間要加強對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要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做好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要結合課堂教學來進行,通過組織校園活動,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解答學生各種求職的疑惑,指明職業方向的發展,幫助學生重新認識自我,準確地自我定位,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機會,并從中評價學生。比如像我校會計與審計專業,開學一到校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就對學生講我們專業畢業時學生要拿到幾個資格證書,這些資格證書相關的科目具體在哪幾個學期學,也就是在具體學期都有具體目標,中間去企業實習要了解企業的所需,準確定位畢業以后能去哪些單位就業等,這無形中給學生布置了一張職業生涯規劃書。
第二,做好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操守精神,增強職業道德意識,幫助學生準確職業定位。因此學校要加強職業道德的宣傳力度,多開展全員參與的職業道德活動。高職院校應多利用校企合作的機會,增加社會實踐機會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引導他們的情感和意志,使他們具有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職業精神。有的學生在知識學習上暫時不很優秀,但其態度很端正,品質、職業素養都很優秀,這樣的學生也會被社會企業所接納。像我校晨會課學生學習弟子規,學校并進行知識競賽等活動,推進了弟子規的學習,學生不僅會背了,并會應用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這也是職業道德培養的一個活動。
3.2 營造高職學生就業觀教育的良好氛圍
第一,在高職學校中要積極宣傳正向的職業價值觀,表彰優秀學生典型,并將正確的就業觀思路傳達給更多學生,從而感染更多學生。第二,積極宣傳畢業生中自主創業的優秀典型,為畢業生提供國家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這樣讓在校學生感受到優秀榜樣的智慧與經驗,從而更多學生才能勇敢地去嘗試創業。第三,優秀的中小企業家的業績也要廣泛宣傳,中小型企業的良好形象才能被樹立,讓學生對中小型企業建立起良好的信心,鼓勵更多的學生到中小型企業就業。
3.3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通過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重點是良好道德品質及高尚的情操的培養,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學生參加校園文化活動,逐步增強面向社會、敢于挑戰的自信心,搭建學生展示才能的舞臺,讓校園文化活動成為學生成才的第二課堂。當然活動的形式不能單一,要豐富多彩,比如像就業論壇、講座、模擬招聘、就業創業設計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單位實習等形式都可以,這些活動能夠對學生就業觀有所提高,讓學生尊重知識和人才,要摒棄那些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不良風氣,使學生具有積極樂觀的就業心態。
3.4 搭建社會、家庭和學校的溝通平臺
社會、家庭和學校都是影響高職學生就業觀形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要建立高職院校、社會與家庭三位一體的溝通機制,能夠推進科學的就業觀教育。高職院校要時刻與家庭進行溝通,給家庭解答不正確的就業觀念,從而使就業觀教育更加科學。學生家長應當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奮斗,創下屬于自己的一番事業。
總之,加強高職學生的就業觀教育,要以整合社會、家庭和學校的資源為主,形成合理、科學的就業觀教育。社會和高職院校要充分了解就業觀教育與學生就業、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的緊密聯系,營造科學看待就業、分析就業、實施就業的良好氛圍,從不同的方面影響學生就業觀形成,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的就業觀。
參考文獻
[1] 馬鵬.大學生就業觀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商業大學,2010.
[2] 葉小小.當前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困境與對策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0.
[3] 楊寶珠.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