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袁宏松
摘 要:從真理標準大討論開展至十一屆三中全會對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高度評價,再到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實踐檢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極強地顯示出了它的真理品質。但值得警惕的是,近幾年來,有些人誤解實踐的科學含義,甚至把它絕對化,在現實中表現為“先開槍,后瞄準”的冒險主義,并常常造成一些消極的實踐后果。該文旨在通過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的“實踐”,“惟一”的含義以及實踐檢驗和邏輯推理關系的再認識,希冀為進入到理論誤區的人們提個醒,避免發生檢驗謬誤的盲目實踐。
關鍵詞:檢驗真理 實踐 惟一 邏輯推理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c)-0245-02
1978年的中國處在歷史重大的關頭,雖然四人幫被粉碎,十年文革結束,但在思想文化領域,個人崇拜、教條主義盛行仍然,致使黨和國家的工作出現徘徊的局面。針對這種情況,以《光明日報》發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為標志的,一場順應黨心、民心以及時代發展潮流的大討論在鄧小平等老一輩領導人的有力支持下,沖破重重阻力,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展開。這場大討論對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實現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性轉折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然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有些人卻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為盲目實踐的依據,搞“先開槍、再瞄準”。不借鑒以往經驗,忽視邏輯推理,對一些明顯的謬論進行實踐檢驗,如河南省臨潁縣南街村進行的永動機研發案例,這既是對自己不負責,也是對人民的不負責,更違背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科學內涵。
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問題進行再認識,不僅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如何理解作為檢驗真理標準的實踐
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中,作者引用的毛澤東同志著作中“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1]“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2]的話已經指明,作為真理標準的實踐是“千百萬人民的實踐”,是“社會的實踐“,即作為一個群體的長期反復的實踐。而有些人則把實踐誤解為就是自己去“干”,忽視實踐的普遍性的品格。因此,在基本一致的條件下,借助千百萬人民的實踐總結出的理論的邏輯論證,也可以成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一種手段。有些認識我們沒有必要去通過真刀真槍的實踐去檢驗,如,制造永動機這種念頭可行性,這時就需要我們借助能量守恒定律進行邏輯的推論來論證,使一些明顯的錯誤認識能夠在實踐前排除掉。而不至于幻想自己實踐的結果異于人類全部實踐的結果,從而陷入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的泥潭。
要想深刻理解實踐的這種“與時俱進”特性,關鍵在于理解實踐的普遍性的條件。在同樣條件下,已被實踐證明是真理性的認識總是必然的、普遍的和無限的。這正是實踐的普遍性。但它相對整個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質活動,又總是具體的、個別的和歷史的。“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由于某一歷史條件下被實踐證明為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真理性認識,都可能因時空等條件不同而轉化成具體真理,因而實踐對這種具體真理及寓于其中的普遍真理的檢驗和確證都必然是個無限的與時俱進的過程。即馬克思主義哲學講的絕對真理是無數的相對真理之和。
相較自然領域,社會領域通過實踐檢驗真理的情況更是要復雜得多。因為社會生活發展的規律與自然界的規律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某一主張,雖然不正確,但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社會條件,在某些時候,在一定范圍內也能取得某種程度的成功,按照這種主張去做,也能行得通;相反,有些理論雖然正確,由于其他種種原因,在實踐中也可能失敗。所以,恩格斯在談到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是真理的標準時,把實踐僅僅歸結為工業和實驗,這恐怕不是偶然的,因為階級斗爭和社會生活其他方面的實踐同科學實驗和物質生產領域的實踐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和特點。在這個領域,更應該強調實踐檢驗過程的與時俱進性。不能把一次或幾次實踐的成敗的意義絕對化。
2 如何理解實踐作為檢驗真理標準的惟一性
馬克思如是說,“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于離開實踐的思維是否具有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3]這就非常清楚的告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最終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標準。毛澤東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1]“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1]這里說:“只有”“只能”,就是說,在最終的檢驗標準上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惟一”二字與經典作家的表述異曲同工,但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不高的人而言,就容易誤解為一切認識無一例外地都要通過實踐來檢驗,也只有實踐才能夠檢驗。排除了從理論上說明和證明它的有效性,這正是某些人盲目實踐的理論根源。在這里我們非常有必要重申,哲學角度上的“唯一”意思是指“歸根結底”,即經過邏輯推理證明的東西,還需要實踐來蓋棺論定,而形而上學的實踐絕對論。
3 實踐檢驗離不開邏輯推理
在社會科學領域就有這樣的問題,如我們說共產主義作為一種高級的社會制度遲早會在人類社會中出現。恩格斯和列寧都明確認為這是科學真理。因為關于共產主義一定會變成現實的說法,就是由于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的推理才明確提出來的,“正像達爾文發現了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5]列寧也說:“自從《資本論》問世以來,唯物主義歷史觀已經不是假設而是科學地證明了的原理。”[6]也正是這個真理的信仰激勵了千千萬萬的人為之奮斗。如果說只有實現的實踐才是檢驗認識的惟一標準,那么共產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制度一定會實現,就是尚未被證明的科學真理。因為社會實踐還遠未發展到這樣的地步。這時,就非常有必要引入邏輯證明。endprint
因此,實踐檢驗本身離不開邏輯證明的作用,乃至實踐檢驗過程本身就是不同認識之間以實踐結論證實自己并反駁對方的邏輯證明過程。
實踐檢驗并不是說,僅僅通過實踐,認識的真理性就會自動顯示出來。例如,要形成某個科學理論,實踐只能提供證明的論據,受檢驗的認識與論據是否一致,還離不開人們的分析、比較,借助于一定的推理形式,研究它們有什么樣的邏輯關系。這也就是認識的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階段。因此,在檢驗認識的真理性問題上,一方面不僅要充分肯定邏輯證明的作用,而且對實踐檢驗本身也不能視為與邏輯證明根本不同和根本無關,而應該把實踐檢驗視為一種特殊的邏輯證明來理解;另一方面,由于人類的邏輯思維是實踐的產物,科學的邏輯證明過程決不是脫離實踐而孤立進行的,因而又要把邏輯證明視為特殊的實踐檢驗來理解。
4 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關于馬克思主義,一些人說這是馬克思主義,一些人又說那是馬克思主義,似乎誰都可以給馬克思主義下定義。例如:陳獨秀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反對武裝斗爭,他認為馬克思主義沒有規定必須要用武裝斗爭這種革命形式。但在革命遭受慘敗以后,從實際出發的革命領袖提出武裝斗爭,拿起槍桿,保衛自己,發展自己。從共產國際回來的王明、博古等人提出革命武裝斗爭要采取城市暴動的形式。共產黨在長沙發動武裝暴動,結果失敗了。這些失敗的經驗都證明,對馬克思主義認知的誤解,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所走的彎路,歸根結底都是因為沒有真正的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強調實踐是檢驗認識的手段,強調恢復實踐的權威的同時,堅持認為理論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這就是列寧說的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而也恰如斯大林所言,“離開革命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而不以革命理論為指南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7]
總之,堅持實踐和理論的相統一,必須認識到實踐本身也應當由理論來具體分析。必須注重真理的認識也必須符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即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通過實踐來檢驗的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每一次的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程度的過程。也只有這樣才是真正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選集(第2卷).新民主主義論[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澤東選集(第2卷).實踐論[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
[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47.
[5] 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1.
[6] 《斯大林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99-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