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雙秀
【關鍵詞】 數學教學;學困生;轉化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4—0032—01
數學學困生之所以學習效果不佳,是因為一開始就沒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他們缺乏獨立性、自信心、目標性,學習時先是感覺無趣,而后放棄。注重學困生的轉化,是教師教學活動中一項不可回避的工作。那么,如何轉化數學學困生呢?
一、激發學困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1.盡可能多地使用直觀性教學。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把學困生編成一個學習小組,時時為他們提供實物、學具等直觀材料,讓他們在動一動、做一做中掌握知識,獲得能力。例如,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除了利用多媒體讓卡通動物在圖形上走一圈,來引出周長的概念以外,還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上繞長方形沙坑走一圈,親身體驗周長就是圍繞圖形從起點繞一圈又回到起點的—個總長,從而引出這兩種圖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2.加強課前指導與課后輔導。課前指導就是講課之前幫助學生預習課文內容,并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這樣在上課時學困生就能跟上教師教學的節奏,甚至還能回答一些也許中等學生還不明白的問題。課后輔導為學困生提供了彌補的機會。學困生接受知識較慢,對相似的內容容易混淆,記憶力又較差。因此,課后教師要先批他們的作業,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3.堅持賞識教育,培養其學習的自信心。學困生的情感也很豐富,他們需要教師對他們多關心,多愛護。當他們有所進步時,更需要教師及時的鼓勵和肯定。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堅持賞識教育,及時肯定學困生的優點,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一過程中學生能感受到教師是喜歡他的,自己也是能學好數學的,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感覺自己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二、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鼓勵學困生專心聽,多提問,敢發言。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最重要的途徑,而實際教學中,學困生往往把握不好這個機會,他們往往聽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因此,教師不僅要引導他們專心聽課,更要教給他們掌握聽課的方法:一方面要學會排除干擾,聚精會神地聽教師講解,聽不懂的地方,及時記下來,當場問教師或課后問教師或同學。另一方面要鼓勵其勇于發言,敢于提問。會講的,不怕講錯,勇于舉手發言;會算的,不怕算錯,敢于暴露自己學習上的弱點和思維時的缺點。
2.多鼓勵學困生說思路,說方法,說感受。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困生提供說的機會。教師要經常刻意讓學困生說解題思路,說思維方法。同時,還要引導他們用簡明、準確、規范的數學語言,完整地回答問題。即使有時一點也說不上來,也要鼓勵他們—句句跟說得好的同學學,教師要舍得花時間。同時,還要鼓勵他們與同學進行交流,交流的內容很多,可以交流學習方法,也可以交流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體會。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比教師的教學更具有互補性,有助于學困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接受和內化。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開展學生間“一對一”的互幫活動,通過互幫互學,促使學生全面提高。
3.對學困生要低起點,練基礎,重反復。數學作業與練習是學生鞏固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學困生的作業完成情況。為了使他們信心百倍地完成作業,在布置作業時, 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注意作業題的難易程度。學困生接受新知能力差,缺乏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因此,要適當降低作業的難度,重點讓他們完成基礎性的習題。對待學困生切忌加大練習量,要講究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要重視反復練習。這里所說的反復,并不是機械練習,而是針對學困生記憶力差、對所學的知識容易遺忘這一特點,經常給他們練習的機會,要反復練,對比練,重點練。這樣,他們才能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合理運用轉化策略,充分調動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努力給他們創造機會,就能使他們在一系列的活動中獲得自信,逐步走向成功,邁向優等生的行列。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要的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為:【2012】GSG664)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