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春云
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學科,是學生必須學習的文化知識,小學數學內容比較枯燥、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沒有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效地將數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與生活不可分割。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媒體;情境;體會;樂趣
一、應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用音樂創設情境,在音樂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音樂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也能使人心情愉悅,精神飽滿。如,在教學“鐘表的認識”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一首“時間的小馬車”,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美妙的樂章中,去探索數學的奧秘,使教學達到預想不到的效果。
2.動畫故事式情境,讓學生在故事中體會數學的樂趣
動畫、故事極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創設故事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研究“進位加法”時,創設小動物摘蘋果的情境,請學生擺一擺,算一算,每只小動物摘多少個蘋果,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問題,能使枯燥的計算變得生趣盎然。
3.練習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在習題課中的興趣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一節好的練習課不僅能給學生提供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而且要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在數學練習課中,更需要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來改變過去枯燥的課堂教學。
二、應用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體會創造數學的過程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充滿著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和愛好想象的特點來激發他們的思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打破常規,別出心裁,勇于標新立異。要善于啟發,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多方位地大膽去嘗試,大膽創新,這樣才能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體會創造數學的樂趣。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孩子真正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他們體會創造數學的樂趣,改變教師的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耙墒撬贾?,學之端”,“沒有問題就沒有人類的創造”。教師不僅自己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而且要善于利用教學中產生的課程資源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循著知識發生的發展過程,發現數學問題,形成問題意識。比如,在“角的分類”教學中,教師通過讓學生給“角”找朋友的操作游戲,使學生發現并提出:“有幾種角,每種角的名稱是什么,為什么?角可以怎樣分類?”等教學問題,從而激起學生主動探究的強烈愿望。
2.創設操作情境,培養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的練習課中,教師首先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關于44×25的簡便計算,你會想到哪些問題?”激發學生動腦思考:運算定律有哪些,運用乘法交換律是否可以簡便,其他的運算定律可用嗎?如果把其中的數轉變出三個數相乘可以用什么定律呢?這些問題是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提出的,具有可操作性。再組織學生開展小組交流討論,讓學生探討出多種的解法。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運算,利用多媒體展示,表達了多種的解題思路,也表明了學生各種思維,既開闊了學生的思維視野,又發展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感受數學中的生活氣息,生活中的數學美
數學源于生活,數學植根于生活,把數學與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身邊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是很美的:數學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鑰匙,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明確學好數學的重要性。
1.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數學趣味
學以致用,數學也不例外。要創造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體會生活中到處藏著數學,體會數學的趣味。如,在學習了“6的加減法”后,我布置學生回家后找一些加起來等于6的生活的事例,于是學生分別找出了:“自己和爸爸,媽媽加起來有6只手,6條腿,6只眼睛,6只耳朵;吃飯時學生發現了一家三口又有6根筷子……”學生都發現很多生活中與之有關的問題,這樣使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趣味。
2.計算與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服務于生活
計算是枯燥乏味的,大多數學生都討厭計算課,為了改變學生對計算課的興趣,我們可以對計算課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從生活中來,最終要服務于生活,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總之,應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以學為樂的志趣,變“厭學”為“愿學”,變“苦學”為“樂學”,讓學生真正從學習數學中找到樂趣,從而使學生愛上數學。
參考文獻:
張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教育,2014(11).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