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娟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培養學生語感,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強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人文性和工具性學科,對于語文學科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收集信息、發展智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品德,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有效導入閱讀文本,激發學生興趣
閱讀的過程不應該是索然無味的,應該是富有欲望和激情的。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效導入閱讀文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以采用溫故知新導入的方法。通過對舊知識的復習回顧和將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對比,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疑問的角度來導入閱讀文本。通過設置疑問,鼓勵學生勤于思考,進而展開閱讀文本的理解。
二、有效營造情感氛圍,強化學生理解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營造情感氛圍,讓學生學會欣賞文本中精練的語言和深厚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內心產生強烈感受,喚起對文本的印象。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營造情感氛圍。例如,在學習《老人與海鷗》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對海鷗的印象,然后引入課文中海鷗為老人送行的情境,針對這一情境,學生的學習動力被激發起來了,對于課文的理解也就更加準確了。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營造情感氛圍。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桂林山水的美麗視頻,這為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奠定了基礎。
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促進學生在以后的閱讀工作中學會閱讀,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精讀法。精讀法是指抓住重點詞句、重點段落、精心地閱讀、細細地品味,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時也掌握作者寫作手法等。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默讀法。默讀法有利于讀者歸納內容,除了詩歌之外都可以采用默讀法,在默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批注、摘錄、做筆記、列提綱等方式強化理解課文。
參考文獻:
李俊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價值工程,2011(3).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