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玲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互動的有效性。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師生互動;課堂
師生互動是教師與學生在自覺活動基礎上相互促進和作用的教學形式,最終將促進課堂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理解師生互動的有效意義,找準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的切入點,有效推進師生互動。
一、轉變教學觀念,增進師生互動
傳統的教學是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教師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不到激發,課堂教學效率也很難提高。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要積極地轉變教學觀念,在課堂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組織學生在課堂中參與教學互動。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周瑜為難諸葛亮的語言、諸葛亮怎樣靠近水寨、諸葛亮的語言、曹操的語言、魯肅的語言等思考每一個人物形象,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二、創設教學情境,加強師生互動
新課程標準下的師生互動應該積極為學生創設師生互動的有效情境,開闊學生的思維視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推進師生互動不斷前進。例如,在學習《七顆鉆石》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敘述這樣一個故事:很久以前,地球發生大旱災,所有動物和生物都焦渴而死,這時引發學生思考水在此時的意義,然后繼續敘述一天一個小姑娘意外得到一罐水,讓學生思考她會怎么做,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促進了學生的不斷思考,也強化了師生的交流。
三、和諧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互動
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最重要的是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喜歡上自己,從而認真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小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特別大,如果學生喜歡這位教師,學會積極地聽教師講課,也會參與課堂活動,如果學生不喜歡這位教師,那么就會產生厭煩的心理,對學習失去興趣,那就談不上師生互動了。因此,教師要積極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中給學生留有思考和發言的空間,主動地關心和愛護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生活狀況,讓學生感受到濃厚的師生情,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踴躍地在課堂中發言和表達自己的觀點了。
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寫日記、周記、隨筆作文等,讓學生記錄平時生活和學習的點滴,或者在網絡上與教師交流互動等,可以更好地促進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于自春.淺析小學課堂師生互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J].科技資訊,2010(1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