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澤玉

【摘 要】南山中學實施“三以高效課堂”改革已經十年了。學校以教研促教學,提升教學質量的改革步伐是正確的。文章選取中學數學教學內容為例,以學思練教學案為高效課堂改革的抓手,結合班級“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使南山中學“三以高效課堂”改革得以進一步深化。
【關鍵詞】南山中學;三以高效課改;學思練教學案;小組合作
前言
福建省長汀南山中學在2005年開始實施“以學為主,以思為中心,以實踐為立足點”(下面簡稱“三以”)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學校利用“三以”課改的契機,教師通過分析學校、年級、班級實情,認真設計撰寫符合本學校、本年級、本學科教學實際的學思練教學案。隨著學校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學校在學思練教學案的課堂抓手上,結合班級“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使學校的“三以”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研究取得可喜的成績。文章選取初中數學部分教學內容為個案分析,探討“三以”高效課堂改革如何在學思練教學案的課堂抓手上,結合班級“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開展的。
一、“以學為主”的高效課堂改革措施
“以學為主”是指在課堂上教師要明確本課要教學的內容與學習目標,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后知道下一節學習的相關知識點。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采用多種教法,激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準確和恰當的課堂教學目標是指導教學活動實現目標的航標。為此,教師在撰寫設計學思練教學案就要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有的放矢,指導學生對照目標而學,學而有思,思而有辯,學而有疑,疑而有問,減少學習的盲目性,提高效率。
數學概念是人們通過感覺、知覺對客觀事物形成感性認識,再經過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而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總結規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學習《移項解方程》中,陸星老師對教材理解后,設計了簡單的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1.讓學生正確、熟練的掌握和應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三個基本步驟:“移項”與“合并同類項”、“將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2.認真學習教材第89-91頁的內容,小組交流討論關于“移項”的問題。
可以說,經過十年的課堂改革,原本學生認為枯燥、難學的數學知識經過數學老師們在課堂中有益的、創新性的探索后,學習數學變得非常主動,學校大部分的學生已經改變了對數學學科的認識。
二、“以思為中心”的高效課堂改革措施
思考是數學學習很重要的一環,關系到這一堂課學生參與互動的基礎,學生有了思考才會去解決問題。“問題是數學的靈魂”。有意義、有趣味的問題有其獨特的魅力可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并促使他們為之絞一番腦汁,費一番苦心,探索它,解求它。在以思為中心的課堂改革中,教師要把教學內容以問題化的形式讓學生思考,學生帶著問題經思考后再與小組交流討論能讓思考更加深刻。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在其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在學校《“三以”學思練精選》集中,一份份優秀的學思練教學案是老師這十年來的課改研究結晶。
例如,在《軸對稱》教學內容中,艾新華老師設計了以下兩個讓學生獨自思考或小組合作討論完成的問題:1.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全等嗎?2.如果把一個軸對稱圖形沿對稱軸分成兩個圖形,這兩個圖形全等嗎?這兩個圖形對稱嗎?你能說出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的區別與聯系嗎?這里艾老師把教學內容同以前學過的三角形、四邊形的相關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再次復習圖形全等的知識。
再如,學習《分式方程》時,涂星榮老師舉教材中的例子 = ,讓學生觀察式子的,說一說這個式子與一元一次方程(組)的式子有什么區別?隨著學生思考與小組討論,教師要讓學生思考如何解分式方程,如何去分母?怎么去檢驗方程的解?什么是增根,增根怎么產生的?在學生學習思考過程中,教師不要過多的干涉學生的思考過程,但是要深入學生的交流討論中,傾聽學生們的見解,必要時教師要做好一些學生討論中共性的問題記錄,待學生討論交流完后再給學生分析。
三、“以實踐為立足點”的高效課堂改革措施
學生學習的落腳點在于學生碰到問題能夠獨立解決,在課改初衷,“三以”高效課堂改革就是為了達到學生能獨立自主的學習、思考、解決問題的目的,反之,若學生在高效課堂改革學習后不能獨立解決問題,那么課改就是失敗的。
在學生實踐的環節中,學習《圓周角(2)》中,肖小蘭老師針對學生思考的問題設計了以下讓學生獨立練習:
1.在⊙O中,若圓心角∠AOB=100°,C是 上一點,則∠ACB等于( ?)。
A.80° B.100° C.130° D.140°
2.如圖1,弦AB,CD相交于E點,若∠BAC=27°,∠BEC=64°,則∠AOD等于( ?)。
A.37° B.74° C.54° D.64°
3.如圖2,四邊形ABCD內接于⊙O,若∠BOD=138°,則它的一個外角∠DCE等于( ? ?)。
A.69° B.42° C.48° D.38°
4.如圖3,△ABC內接于⊙O,∠A=50°,∠ABC=60°,BD是⊙O的直徑,BD交AC于點E,連結DC,求∠AEB的度數。
5.已知:如圖4,在△ABC中,AB=AC,以AB為直徑的圓交BC于D,交AC于E,求證: = 。
從這練習來看,這些緊扣著圓周角的知識設計的練習,一題題深入,可謂練習到位,鞏固了教學知識內容。
四、小結
福建長汀南山中學實施的“以學為主,以思為中心,以實踐為立足點”的“三以”課堂教學改革,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潛能,主動、活潑、健康地發展,形成了終身學習的能力和敢于創新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周少剛.教師是教學改革的第一生產力——構建高效課堂應抓住三個核心要素[J].湖北教育:綜合資訊,2010(12)
[2]時培忠.淺析推進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原則和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9)
[3]施愛英.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有效導入之情境創設例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3)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汀縣南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