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內容摘要】學生在高中數學學習中的接受能力參差不齊,成了當前數學教學中,實現學生學習水平同步提升的重大障礙。想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自信中,順利得到高中數學學習效果的升華,差異教學必不可少。本文從數學教學的三個階段分別闡述了差異教學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 ?差異教學
數學學習進入到高中之后,已經明顯進入了一個比較高級的階段,知識內容與難度顯著加大,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學生的接受能力來講,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面對抽象繁多的知識內容,每個學生的認知效果,都是存在著很大差異的。教師如果一味地使用同一種方式與標準對學生進行教授與要求,必然不能順利適用于每一個學生,預期的教學效果也無法遍及每個人。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當中巧用差異教學,是提升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路徑。
一、分設預習目標,提高課堂預習效果
預習是新知學習的首要環節,也是學生對知識形成認知的基礎性階段。差異教學從課前預習開始便能夠加以運用了。如果學生在預習知識的過程中,便感到難以接受或是過于簡單,必然會影響到他們對于本次知識學習的心理預期,導致抵觸心理或是過分自信的現象產生。因此,在課前預習中運用差異教學很有必要。
例如,在要求學生對于平面解析幾何中的直線方程內容進行預習時,我便為知識掌握程度不同的學生設定了不同的預習目標,具體分為兩個層次。對于知識理解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我只要求其能夠掌握幾種直線方程的形式,即一般式為Ax+By+C=0(A2+B2≠0),斜截式為y=kx+b,兩點式為 ? ? ? ? ?=
(x1≠x2且y1≠y2),截距式為 ? ?+ ? ?=1等等。而對于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則要求他們不僅要掌握這幾種直線方程的設定形式,還應當初步了解每一種形式適用于何種已知條件的具體情況,以便在具體問題中靈活使用。
二、實施梯度教學,差異化的課堂引導
課堂教學過程是高中數學教學的主體階段,也是適用差異教學最為廣泛的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常會在比較重要和復雜的內容當中運用差異教學的方法,將問題按照難度梯度進行排列整合,為學生提供出脈絡清晰的靈活選項,為數學課堂教學預留出靈動的思維空間。
例如,在數列內容的課堂教學當中,我通過這樣一個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現有一個等比數列{an},公比為q,其中,a1,a3和a2又成等差數列。請求出q的值。這個問題比較基礎。隨后,我又增加了一個問題:又有等差數列數列{bn},其首項是2,公差是q,且前n項和表示為Sn。當n≥2時,請比較bn與Sn的大小關系,并說明理由。對于知識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講,通過第一個問題的解答來了解數列基本規則即可。而對于知識掌握比較熟練的學生來說,第二個問題便能夠加深他們對于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認識。
在差異教學的運用之下,學生們紛紛表示,感到自己與高中數學課堂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很多。很多知識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一提到數學學習就有畏難情緒,效果反而不好。有了層次分明的難度梯度,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來選擇學習內容,知識獲取起來容易了很多,大家也感到高中數學知識更切實際,也更適合自己了。
三、加強課后練習,分層次的布置作業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課堂之上的教學只是一個主要部分,課后練習也同樣不容忽視。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只能完成對于主體知識的初步認知與思考,對于知識內容的鞏固與深化,則要通過課后練習來完成。因此,課后練習進行的效果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們對于數學知識的接受狀況。差異教學在這個環節當中也應當有所體現。
例如,在立體幾何當中正方體的內容教學完成后,我為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課后練習:如下圖所示,現有正方體ABCD-A1B1C1D1,其棱長為2,且棱AB、CB、DD1的中點分別為M、N、P。第一個難度層次的問題是,求證MB1⊥BP。第二個難度層次的問題是,請在棱D1A1 上面找到一個點Q,使之滿足DQ與面MNB1平行。最后一個難度層次的問題則是,請畫出該正方體的表面展開圖,并且使之能夠滿足條件“其中有四個正方形的表面連接成為一個長方形”,在此條件之下求點B與點P之間的距離。通過這樣的差異性設置,讓每個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能力所適應的問題。
在以往的課后練習中,教師常常是給所有學生都布置同一個內容的練習。雖然整齊劃一便于分析總結,卻難以適應每一個學生。差異教學的運用,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長期堅持下來,學生們對于高中數學學習的興趣有了顯著提升。
由此可見,差異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尤其是在知識掌握程度方面的不同,來有區別地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在差異教學的模式之下,可以為學生們提供若干有層次有梯度的難度選擇,每個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要求。通過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巧妙運用差異教學,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的思維歸屬感大大增強。高中數學對于學生來講不再是“勉為其難”,而是“盡我所能”。
【參考文獻】
[1] 殷銘嫻. 高中數學差異化教學模式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2012(34).
[2] 郭英慧. 論新課程背景下的差異教學[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02).
(作者單位: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