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玲
摘 要:當下,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進步,要求進行教育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多。其中,呼聲最高的就是要求對傳統模式的小學語文教育進行改革。因此,教育相關工作人員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創新。提出要把情感教育融入日常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這樣才能創造出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還能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使其身心得以健康發展,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從而推動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實踐策略;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就是教師通過情感交流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上和學習上的教育和指導。在教育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在自由輕松的環境下汲取知識,這樣學生能夠更快地掌握知識,從而推動學生的健康發展。并且通過對學生的社會性情感進行引導和培育等方式,發展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橋梁,從而使學生養成獨立的人格,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德、智、體、育全面發展的人才,促成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
一、情感教育的意義和地位
1.情感教育的意義
好的教育是從小就要開始的。小學時期,正值孩子們對這個世界的事物產生自己的想法和態度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里,小學生還不能對事態的正誤進行正確的判斷。若沒有教育好,一旦學生形成了錯誤的認知和想法,就很難使其改變,嚴重影響到學生以后的發展。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必須重視情感教育的感化作用。只有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才能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這對學生今后的人格塑造有著重大的意義。
2.情感教育的地位
情感教育在現代教育系統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通過情感的交流,教師可以更快地了解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難題。而在情感教學的這一過程中,受優秀文化的熏陶,不僅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而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從根本上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就必須做到情境交融,重視情感教育,將其運用到語文教學當中。
二、如何實施情感教育
1.換位思考,重視互動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中,教師都輕視了與學生的課堂互動,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枯燥無味,學生的學習態度消極低落,并出現了講學分化的現象,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的學生也越來越多。我們可以看出,怎樣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首先,教師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改變往日傳統、枯燥的教學方式。然后,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運用自身的情緒感染學生,去體悟語文學習中的文化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創造性。
2.建立師生溝通橋梁,創造良好的環境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習慣。不同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學生,反應遲鈍,對學習的興趣不高,而有的學生乖巧聰明,學習能力強。所以,教師可以設法讓學生之間建立起良好的互助關系,相互之間幫助學習,從而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不管是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課外輔導的過程中,教師都應學會觀察學生感情和學習的動向,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誘。貼近學生的心靈,懂得耐心地傾聽學生的心聲,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從而建立起良好的師生溝通橋梁。教師還要善于通過觀察,發現學生的長處,挖掘學生的天賦和潛能,并對學生進行勉勵和支持,充分發揮情感教學的教育感化作用,從而更深一步地建立醇厚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3.運用多媒體授課
在教學授課過程中,教師大多遇到了一個相同的難題。就是教師還不能夠很好地將課本上的知識表達給學生,大部分的學生還不能夠完整地理解文章內容。而隨著高科技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教學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它能完美地解決教學距離感的問題,使課文內容生動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比如,在學習《小英雄雨來》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截取相關的影視視頻或制作生動的PPT,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可以讓小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文章主人公的精神品質和性格特點,在此基礎上,更能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受到小英雄雨來優秀品質的感染,從而學習到他身上勇敢聰明的品質,便于教師進行情感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引導學生情感的明燈。教師的諄諄教誨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一筆珍貴的人生財富。因此,教師任重而道遠。在進行課程教學的同時,要時常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在師生的情感互動之下,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溝通橋梁,這也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學習環境下茁壯成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升教育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孫倩.淺論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考試周刊,2014(8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