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潔
摘 要:數學不僅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同樣也是一門需要綜合性思維的學科。學好數學不僅需要有嚴謹認真的態度,同時也需要開放性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小學時期的數學就是塑造、培養學生出色的想象創造力的關鍵。首先得讓數學課堂接地氣、生活化,只有與生活緊密相連了,才能更加受學生喜歡,得到學生更多的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探究
一、創設逼真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是固守教材,上課的時候照本宣科,不注重課堂趣味性的開發,單純地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理論、規律、公式的灌輸。殊不知這么做不僅會使學生吸收課堂知識成為難點,失去對數學的興趣,同時也會禁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學生在最初的時候就喪失想象的空間。所以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與現實生活相貼近的逼真的情境,通過優良、寬松環境的創設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也使學生對于數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如何創設情境呢?就像數學題中經常出現的應用題一樣,很多時候教師可以以現實中的事例來引導學生較早、較快地進入狀態,進入情境之中。尤其是談到那些較難的涉及初中的方程問題,或者是對空間思維想象能力要求較高的幾何圖形問題時就更應該帶入情境之中,只有這樣,學生理解起來才會比較簡單、直觀。這也是生活化教學所要做到的第一步。
二、充分進行互動交流打造開放式課堂
數學課長期以來就有溝通不暢、學生與教師信息交換平臺不健全、信息傳達不到位的現象,導致學生不知道老師要講什么,講過什么,教師不清楚學生學會了什么,哪里學得好,哪里學得差。這樣的結果總結下來就是學生與教師之間在教學上嚴重脫節,教學內容嚴重不接地氣。所以筆者認為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主動創設與學生互動交流的情境與機會,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與交流,努力將課堂打造為一個開放性的課堂。具體的做法可以在課堂上打破原有的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坐在下面聽的呆滯的狀態。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進行圓桌型會議式座位方式,讓學生進行自我討論,或者有些內容干脆可以將課桌都推到后面去,完全讓學生處于一種游戲狀態之中,以此來讓學生更深刻、舒服地理解數學的知識與魅力,有利于生活化教學的推動。
三、從教學教具入手真正貼近生活和自然
數學教學如果真的只有教師、學生、教室參與,那就真的太無聊了,所以這就需要教學用具的插入運用了,一段時間之內教師都比較輕視教具的使用,認為那是浪費工夫,白費力氣,既加大了教師的負擔,又不一定能為學生所完全吸收,所以教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很排斥教具的使用。但是教具的缺乏運用卻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使得學生極其缺乏創造力,喪失了創新的動力。為此,我認為教師應當在今后的教學中吸取以往的教訓,能夠真正重視起教具的制作與應用,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設身處地地體會到教材上既定的公式與規律的意義。所以教師在今后無論是課堂實踐操作中還是應用多媒體課件之時都要用心與用功,真正制作出貼近生活也貼近自然的教具出來,使自己講授的內容真正地被學生所理解,為學生所吸納。這樣才能真正打造出一個充滿生活化、充滿生活意味的課堂,數學課本該如此,教師本就該實實在在做課件,一心一意搞教學,這都是應該做的。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推行在剛開始肯定會有一些阻力,也同樣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筆者相信只要教師能夠做到以上幾點的關鍵措施,生活化課堂就是指日可待之事。
參考文獻:
劉秀明.關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