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余
摘 要:小學語文詩詞教學,要尊重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詩詞積累,調動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進而反復涵詠,達到熟吟成誦、入情入畫、賦和成詩。
關鍵詞:聯系生活;了解歷史;想象畫卷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編入了一些古體詩詞和現代詩,我們在教學詩詞的時候,是從語言入手,還是從畫面入手,需要拿捏得準,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詩詞的語言是語言表達的最高境界,如何通過閱讀美麗、含蓄抑或雋永的語言,觸及詩詞的意境、詩詞的思想、詩詞的靈魂,是我們教師課前要認真思考的,對一些經典的詩詞要熟吟成誦,對一些現當代的詩詞,特別是一些朦朧的、意蘊悠長的詩詞,要靜品涵詠,才有可能悟到文字背后律動的情感、優美的意境。我在詩詞教學實踐中,有以下幾種做法。
一、聯系生活,醞釀真情,走進詩詞抒寫的氛圍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生活也是詩詞的源泉。例如,教學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聽聽,秋的聲音》時,我們要把學生領進秋天,去傾聽秋的聲音,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因為此時此刻,時令就是秋天了,我們就在秋天里,秋的聲音你聽到了嗎?使學生真正聽到的秋聲與詩中的秋聲產生碰撞和通感,這樣就使學生很快進入對詩的語言的閱讀和品味,也即先入境動情,再去玩味詩的語言的優美質樸,飽含著對秋天的情感再去朗讀,達到披情入文。
二、了解歷史,跨越時空,走近詩詞抒寫的人物
詩詞張揚著人性美、情景美,詩詞的語言往往是謳歌時代的最強音。詩詞中的人、景和情往往交融到一起,彰顯出語言的魅力。例如,教學臧克家的《有的人》時,我們就得做好學詩的鋪墊,了解魯迅先生以及先生所處的那個時代,走進魯迅的小說《故鄉》,走近周曄筆下的伯父,走近阿累心中的魯迅,就這樣做一次次心靈的穿越,歷史的回溯,做足做好學詩的準備。再如,教學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了解歷史背景非常關鍵。
三、想象生活畫卷,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例如,教學辛棄疾詞《清平樂·村居》,在初讀的基礎上,利用大屏幕展現古色古香的田園生活畫卷或利用教材呈現給我們的畫面,使學生觀畫入詩。在這幅田園畫卷中,放飛想象,激蕩詩情。
總之,小學語文詩詞教學,要尊重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的想象和聯想,激發學生的情感,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感,傾聽學生的閱讀評價,重視學生的閱讀思考,進而反復涵詠,達到熟吟成誦、入情入畫、賦和成詩。
參考文獻:
邢艷飛.淺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J].新課程:教研,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