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譯火
【摘 要】在說明文教學中,可以通過理清一段說明文字中、一篇說明文中科學合理的說明順序,指導學生體悟說明文作者有序思維、有序說明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有序地思維,講究順序地說話和寫作,培養和發展學生有序思維的品質。讓學生養成科學的態度,樹立科學的思想,學習科學的方法。
【關鍵詞】說明文教學;說明順序;有序思維;科學精神
語文新課標規定語文課程“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而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說”和“寫”兩種基本能力時,也需要訓練學生說得有序,寫得有序,說話和寫作都能條理清楚,脈絡分明。因此,在說明文教學中,可以通過理清一段說明文字中、一篇說明文中科學合理的說明順序,體會領悟作者言之有序,使學生從中受到潛移默化,從而訓練學生說寫有序的思維,培養和發展學生說話和寫作文講究順序的思維品質。
“說明文都是由說明對象本身的特點出發來安排說明順序的,所以不同的說明對象運用的說明順序也不同。”說明順序大體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三大類,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又各自包括許多小種類,空間順序的小種類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內到外、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從遠到近,也可以反過來,從下到上、從右到左、從外到內、從西到東、從北到南、從近到遠,等等;“邏輯順序也可分為從原因到結果、從主要到次要、從整體到局部、從概括到具體、從現象到本質、從特點到用途等六類”。此外,邏輯順序還包括由易到難、由此及彼、由簡單到復雜、由常見到少見、由已知推理未知等。這些說明順序的采用靈活自由,可以單用,也可以綜合運用。實體事物說明文可以根據需要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空間順序進行說明,事理說明文也可以采用多種邏輯順序來說清事理,甚至一篇說明文可以綜合采用到時間、空間和邏輯三大類順序。
一、體悟時間順序,訓練講究時間順序的思維
事物的發展、產品的制作、實驗的操作和建筑物的建造等,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行的,必須按照時間的從先到后的順序加以說明,才能反映出發展、制作、操作或建造的過程。
例如朱毅麟先生的事物說明文《洲際導彈自述》,按時間順序說明了洲際導彈的發展過程:1957年在蘇聯誕生;20世紀60年代從地面發射改為地下發射,后又改為機動發射;70年代發展為“分導式多彈頭”。
這樣以時間為序的說明,使讀者清楚了解洲際導彈在20世紀50-70年代的發展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細心體悟,就能培養學生講究時間順序的思維品質,在口頭交際和書面表達中,把事物的發展、情感的變化、心路的歷程或事件的前因后果等,按照時間先后順序交代清楚,對時間的推移該做交代就做交代,即使頭緒多,也按時間順序說寫得有條理,使人相應地聽之有序,讀之有序,聽后讀后易于理解。當然,采用倒敘、懸念、對比、比喻、象征、襯托、抑揚等特殊方法,不一定完全遵循時間先后順序。
二、體悟空間順序,訓練講究空間順序的思維
不同實體事物的位置、構造、規模、形狀或布局等是表現在空間之中的,必須按照空間順序進行介紹。又因為表現在不同形式的空間之中,甚至表現在多種空間形式之中,必須采用相應不同的空間順序或多種空間順序,便于解說清楚。或者以作者參觀游覽的順序來解說,便于讀者順著作者的游蹤,從遠到近、從前到后、從整體到局部來了解說明對象。而中國的建筑布局講究對稱,介紹對稱的建筑物,則要抓住對稱軸,從中間介紹到兩邊,空間轉換才一目了然,頭緒清楚。
例如,《洲際導彈自述》第4自然段說明洲際導彈的構造。先說彈頭,再說彈身的發動機、制導系統和彈體結構,最后說彈體末端的尾翼。
體悟這個自然段按照從上到下的空間順序進行說明,符合人們從空間上了解實體事物的認識規律,就能讓學生觸類旁通,如果說話和寫作涉及到空間因素,也應當具有空間感,揣摩并選用恰當的空間順序,避免“東”拉“西”扯,讓人費解。
三、體悟邏輯順序,訓練講究邏輯順序的思維
“事理說明文說明的對象是事物所蘊含的抽象事理,如事物的性質、種類、原理、成因、關系、功用等,它闡釋事理的本質,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因此,事理說明文通常采用邏輯順序來說明,以符合客觀事物或事理的內在聯系及人們的邏輯思維規律。
例如,賈祖璋先生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說明花兒呈現紅色的各種原因。由主要原因(內在原因)——物質基礎、物理學原理、生理需要和進化觀點,介紹到次要原因(外在原因)——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這六個方面按照由主到次、從內(自身條件)到外(外部因素)的邏輯順序說明。說話和寫作也離不開邏輯思維和邏輯順序,體悟《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由主到次、從內到外說明花兒呈現紅色的邏輯順序,體悟其他事理說明文說明事理的其他邏輯順序,訓練學生根據說話和寫作的需要,采用相應的邏輯順序,使說話,特別是寫作,思路清晰縝密,結構合理嚴密,進而發展邏輯思維的能力。
四、體悟綜合順序,訓練講究綜合順序的思維
世間萬物,紛繁復雜。有時為了說清一個事物方方面面的知識或者一種現象方方面面的事理,讓讀者獲得全面清晰的知識,需要采用多種空間順序或多種邏輯順序,甚至綜合采用時間、空間和邏輯三大類順序。
例如,茅以升先生的事物說明文《中國石拱橋》,全文按照建橋時間先后的順序提到旅人橋、趙州橋、盧溝橋、江東橋和長虹大橋五座具體的石拱橋,反映了中國石拱橋在長度、造型、強度、設計、建筑技術等方面的發展歷史。全文又采用了從概括到具體(即從一般到個別)的邏輯順序,先概括介紹中國石拱橋的一般特征,然后具體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兩個個別實例加以證明。具體介紹趙州橋時,則采用了從整體到局部的空間順序,先介紹趙州橋整體的長度、寬度、設計和施工技術等,再介紹大供、小拱、拱圈和四周景色等各個局部。可見,全面體悟《中國石拱橋》綜合采用時間、空間、邏輯三大類說順序,特別是合理的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就使人清楚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發展歷史和相關特點,獲得深刻印象。當生活中某一人物、事件或事物是隨著時間推移、地點轉換和特定影響而發展變化的,就要指引學生綜合運用時間、空間和邏輯的順序進行解說和寫作,在口頭表達和寫作訓練的實踐中,培養講究綜合順序的思維品質,提升講究綜合順序的運用能力。
總之,教讀說明文,要指導學生體悟說明文作者有序思維、有序說明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講究順序地說話和寫作,培養并發展學生有序思維的品質。讓學生養成科學的態度,樹立科學的思想,學習科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