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煜
【關鍵詞】數學教學 契合點
開發點 聯系點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2A-
0015-0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抓住重要認知點展開教學,需要教師具備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對教材的學習內容進行深度剖析,對學生的學習實際有清晰把握。這樣才能將課堂教學環節落到實處,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數學課堂教學要重點抓學生思維訓練契合點、實踐操作技能開發點和應用訓練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點,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踩點”技術,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分析,找到學習的關鍵節點,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一、自主學習,找準思維訓練契合點
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主學習并非是讓學生自己獨立學習,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采用恰當的方式,對數學教材內容進行探索、體驗,找到打開教材理解感知的大門。因此,在學生自主學習階段,教師要有目的地進行一些針對性的引導,找準教材內容與學生思維訓練的契合點,進行預先的點撥和解讀,讓學生順利進入學習狀態。
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毫米的認識》時,筆者設計的教學重點是對“毫米的認識”,難點是“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為讓學生有更清晰的感知,筆者讓學生對身邊某個較短的物品進行長度估測,并規定過關標準:凡是誤差在3毫米之內的算合格,不合格的繼續估測,同桌之間互相監督。學生對這樣的教學安排興致特別高,都迫不及待地主動進行估測。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采用估測過關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這個教學設計是建立在對教材文本充分研究基礎之上的教學規劃。實踐有力證明:這樣的“踩點”非常有必要,不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大大提升了學習效果。這也說明教師對學生思維訓練把握比較到位,實現課堂教學的多贏局面。
二、實踐操作,針對學生技能開發點
數學教材有眾多動手實踐活動。這些活動直觀性強、操作目的明晰,自然能夠給學生以實踐感知體驗,讓其在動手操作中掌握數理概念,從而提升數學學習的基礎。小學生形象思維比較發達,實踐操作形式符合小學生實際接受特點。因此,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通過數、擺、畫、摸、拆等實踐活動,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大大提升其技能水平。
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噸的認識》時,筆者專門準備了一個臺秤,擬在班級內搞一次競賽活動。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估算下面幾項內容:全班同學總體重、全部課桌凳子總重量、全部書包總重量。估算最接近的為優勝者。每個小組有三次稱量機會。計量單位為噸和千克。學生開始行動起來,因為每個小組只有三次稱量機會,所以在具體操作前,他們都要進行一番策劃,每一個項目只能找一個“標準物”。在稱量時,要看準具體數字,并做好記錄。換算時要經過幾個學生的驗算,這樣才能確保準確率。
在這個片段中,學生操作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因為教師設定了條件,學生不僅要進行實際操作,還要注意操作的科學性、準確性,所以要進行相關的技術技巧策劃研究。這也是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考驗,讓操作有了明確的目的性。
三、應用訓練,把握數學生活聯系點
新課標強調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教師要注意在學生、教材和生活之間架設橋梁,用現實應用來感知數學概念,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更豐富學習體驗。數學生活的實際應用,是學生看得見的活生生的數學,學生親身感知之后,提升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在實際應用中對數學有了別樣的感覺。
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加減法的驗算》時,為讓學生能夠建立更多的生活認知,筆者在課堂內開展了一個虛擬商店,讓學生來“買賣東西”,熟悉加減法的運算和驗算。首先找兩個學生做“售貨員”(一個負責拿“商品”,一個負責“結賬”),一部分學生做“顧客”。現場進行模擬“買賣”。“顧客”陸續來買東西,“售貨員”要報價,“顧客”還要還價,最后達成一致成交價。其他學生進行價錢運算和驗算。負責表演的學生開始還有點羞澀,但很快就進入角色,買的東西越來越多,課堂氣氛被點爆,其他學生忙著計算、驗算,現場性很強,學習效果相當好。
這個案例具有很強的生活氣息,學生通過模擬買賣,在運算和驗算方面有更多的真實體驗,增強了數學的應用意識,提升了學生數學感知能力,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有更多的感知。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有靈活的應變能力和全面的知識儲備,對教材內容有充分的研究,對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充分的了解,能夠切準教學時機,運用“踩點”工夫,在教學關鍵節點上做好預設調查,抓住教學契機,給出針對性的措施,讓學生的思維與教材、與生活都能夠實現有效鏈接,促使認知的鞏固和轉化。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