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喜琴
【摘 要】學生在學習中經常出現內容空洞、語言干巴、抄襲的現象。即使讓他們寫一些熟悉的事物任一反映到紙上,他們卻感到十分陌生,無話可說,不知從何談起。其一是:他們的觀察能力差,沒有一雙敏銳、善于觀察的眼睛:其二是:他們對周圍的一切不感興趣、沒有責任感,沒有引起他們的隨意注意力。因此我覺得應該讓學生有目的、有任務的及早地去選擇自己的感知對象,培養學生隨時隨地的觀察和隨意注意的能力。這就需教師提前下預習作業。預習本身就是為習作輔路奠定基礎以達到提高寫作水平,因此讓學生有目的,有條理的摘錄,積攢好詞、好句、好的段落、好的文章。應把自己收集的資料有條理的裝訂成冊,以便習作中靈活運用、掌握知識。教師也應在每次習作練筆中給學生一些好詞、好句、好的開頭、段落等。并鼓勵學生通過運用掌握寫作方法,運用詞匯。
【關鍵詞】小學語文;預習;教學;作用
語文教學的預習是十分要的。它能提高學生對感知東西的第一印象,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掌握新的知識。這一點已被大多數教師認可,并在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但在語文教學中作文的預習還不被更多人重視。我覺得作文不但是有指導講評,也應有作前的預習,因為作文的預習同樣在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多年來我在作文教學方面是這樣做的。
一、在預習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隨意注意力
我們知道學生在學習中經常出現內容空洞、語言干巴、抄襲的現象。即使讓他們寫一些熟悉的事物任一反映到紙上,他們卻感到十分陌生,無話可說,不知從何談起。其一是:他們的觀察能力差,沒有一雙敏銳、善于觀察的眼睛:其二是:他們對周圍的一切不感興趣、沒有責任感,沒有引起他們的隨意注意力。因此我覺得應該讓學生有目的、有任務的及早地去選擇自己的感知對象,培養學生隨時隨地的觀察和隨意注意的能力。這就需教師提前下預習作業。
我一般是這樣做的:開學初本學期的習作內容全部出示。來個“安民告示”。讓學生對本學期將要習作的文章有個總的印象,知道將要習作的篇目,然后根據每單元的訓練重點,教學進度再次逐篇出示單元習作題及小練筆,并加有思考題。這種思考題應是教師精心設計的。對學生審題、觀察什么、怎樣觀察有指導作用。例如:十冊單元的一篇習作是這樣寫的:《我的家鄉》或其它你認為值得寫的地方做題目寫一篇作文。圍繞這題找出了這樣幾個思考題。①這篇文章的中心字眼是什么?(值得寫);②“地方”指什么?(場所、處所);③你打算寫哪個地方?為什么?(這幾個思考題主要想讓學生及早地選擇對象?確定中心)。然后圍繞著怎樣觀察我出了這樣的思考題。①這個地方坐落在青山區哪個地方位?周圍有哪些景物?②這個地方環境怎樣?有哪些特點?觀察方法:①從整體到局部,由遠到近。②按季節、時間的變化觀察,也就是通過預習告訴學生對一些事物之間的聯系,人物的動作,舉止等進行觀察引起注意。并要求學生對事物寫出觀察日記,只有這樣學生在習作課上才能把自己要寫的事物一股腦說出來、寫出來,避免了一部分學生習作課上對所寫的事物似是而非,想一點、寫一點,撕了寫、寫了撕,當堂交不了作文第二天交,第二天交不了第三天交的壞毛病。
二、在預習中培養學生積累材料、運用知識
我覺得預習不僅要在審題、觀察上下功夫,同時應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積累知識的習慣。我們知道有的學生通過觀察筆下源源不斷、洋洋灑灑,但有的學生則不然。正如冰心所說:“眼里閃爍著事物的形象、顏色、動作,筆下卻形容不出來,只好以‘好玩極了、‘有意思極了等,簡單模糊的字句輕輕帶過就算了。”這不僅證實了學生語文功底不好,其主要原因是,學生知識面窄、肚里沒貨。因此要求學生看書,收集有關方面的資料、數據。如:寫人就應了解這個人的性格、特點、愛好、典型事例。寫植物就應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品種、科目、果實。寫動物就應了解動物的特點、生活習性、活動規律等。但是如果這些知識都要學生去觀察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資料這個媒介。實踐證明如果學生掌握的資料多,那么寫起文章來就會得心應手,具體、形象,用不著東拼西湊一些詞句、數據了。如一位學生寫山丹花。
山丹花
我喜愛山丹花,它的花不但好看還可以食用。如果你想知道它的年齡有多大,看它一束有幾朵花就行了,資料表明一朵花表示它生長了一年,兩朵花表示它生長了兩年,依此類推。山丹花的根叫百合即可以入藥也可以食用。餐桌上的“西芹百合”就是山丹花根。
這些資料真實可信,學生不僅通過山丹花的價值而且點出自己對山丹花的愛,同時學到了知識。
我們知道預習題本身就是為習作輔路奠定基礎以達到提高寫作水平,因此讓學生有目的,有條理的摘錄,積攢好詞、好句、好的段落、好的文章。應把自己收集的資料有條理的裝訂成冊,以便習作中靈活運用、掌握知識。教師也應在每次習作練筆中給學生一些好詞、好句、好的開頭、段落等。并鼓勵學生通過運用掌握寫作方法,運用詞匯。
總之預習中讓學生積攢好詞好句,有關方面的知識,不僅可以充實文章的內容,同時可以使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寫作水平,因此提倡習作前的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