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愛華
【摘 要】 高效的課堂練習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通過練習才能實現課堂知識的鞏固和升華。那么如何設計出高效的課堂練習,對于一名高中地理老師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練習;高效;設計
地理課程標準強調:“在普通高中階段,基本理論的學習則應當成為學生增強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重要基礎,因此高中階段學習要求學生在梳理、分析事實的基礎上,運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變化機制和過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規律等。”高效的課堂練習是實現這種地理新課程理念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練習,一方面學生能夠及時地了解自己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教師能夠掌握班級整體的認知水平以及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這樣就便于教師調整好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等。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如何才能編制出一份高效的課堂鞏固練習呢?我做了如下幾點思考:
一、緊扣大綱和考試說明
在編制練習前,教師應該認真地研讀考試說明及要求。它是高考的指揮棒,選題時千萬不能“脫離軌道”,出現偏題或怪題。教師要研究每年的高考考試說明發生的變化。比如當年新增加的內容估計就一定會考到,所以在編制的時候就一定要有所體現,并且在評析的時候要特別提醒學生。相反,如果有刪減的部分,那么在編制的時候就不能手軟,要大膽的舍棄。比如近年來高考地理中,對我國的各種礦區的具體分布,鐵路線的具體分布要求降低了,所以這部分內容要適當地摒棄。高考對地球運動這一部分的要求一直較低,選題時一定要舍棄比較難的題目。很多地理老師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在評析地球運動這部分題目時,一道題目講半天,最后的結果是:老師講得唾沫橫飛,神采奕奕,學生卻是一臉茫然,昏昏欲睡。所以教師在選題時,一定要緊扣考試說明和要求。
二、明確練習的目標
教學目標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主線,課堂教學的任何環節都不能游離于這根主線之外,課堂練習作為課堂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固然也不能例外。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前,應熟知本節課知識的重難點以及達標能力要求。這樣設計出來的練習既能涵蓋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又能做到重點內容的突出,從而達到預期的練習效果。如:教學《地球的自轉及其地理意義》一課,重點和難點在于地理意義,包括產生晝夜交替現象;沿地表做水平運動的物體會發生偏轉;產生地方時。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應重點圍繞這幾個重難點來選題。像地球自轉的特點,尤其是太陽日與恒星日的比較,達標能力要求較低,這個內容就不必小題大做了。
三、研究學生學情,針對班級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培優補差
同一個班級,學生之間的學習和思維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的不均衡性。所以教師在編制鞏固練習時,要分層次編制。優等生要在難度上適當延寬,學困生要狠抓基礎,多做中低檔題目。反之,就會走向兩個極端,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江蘇高考選修科目最終是以等級來考核的,有A、B、C、D四個等級,一本類重點院校要求的等級可能是A甚至是A+,而普通的本科院校往往只要達到B級就可以了。所以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可以將題目進行分組。“夯實基礎”部分是面向大眾的基礎題和中檔題,另外“能力提升”部分讓學有余力、基礎較好的學生去選,努力到達A級之巔。這樣,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也會激發出他們對地理這門課程的更大的興趣。
四、精挑細選題目,適當變式
現在是網絡信息時代,現代化的多媒體為我們提供了諸多捷徑。但是很多教師在編制練習時,直接從網上下載,全盤照搬,全然不顧知識的覆蓋面,難易程度是否符合自身班級學生的學情。這樣的練習是極其低效的,針對性不強,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很好地借助于現代化的媒體網絡呢?教師設計一份練習至少要參考三到五份相關的練習,依據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取舍,還要兼顧知識的覆蓋面,查漏補缺,避免一些簡單知識點的重復,做到精挑細選,并且要從本班的學生學情出發,做適當的調整和變式。一份練習編制好后,教師還應當身體力行,自己先做,只有“下水”了才知“深淺”。
五、關注時事和熱點話題
《地理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中提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地理試題離不開地圖、文字和表格等材料,材料一般都要精選時下的社會熱點話題。這就充分的體現了學習地理學科的一項基本技能,就是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原理和規律來解釋當前的一些自然現象和社會問題。所以,教師在編制練習前,一定要大量的讀報、看電視、上網等,了解當前的時事熱點,這樣在編制練習時,才不會成為“無米之炊的巧婦”。例如在設計《人口》專題練習時,我們可以引入當前這樣一個話題,2014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實施“單獨二胎”政策,這一重大人口政策的調整,其現實意義是什么呢?這一重大舉措有利于延緩人口老齡化的速度,保持合理的勞動力規模,促進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通過這些融入熱點時事的習題,學生不僅鞏固了所學的課本知識以及一些原理規律,而且了解了當前的時事和社會熱點話題。
六、預留反思和提升空間
教師在編制練習時,每條題目都適當的留些空間,讓學生進行反思歸納。提示學生寫出該題主要涉及的考點,該題的切入口,審題注意點,運用到的基本地理原理和規律。答錯的學生還應寫出錯因。教師還應在該題的基礎之上適當的做一些變化,讓學生能夠進一步的靈活運用此知識點,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當然要做到這一點,課堂上就必須有時間讓學生反芻和消化。所以設計練習,一定要控制好題量。整節課最后一定要留有至少五分鐘的時間,這樣才能保證這一環節的有效實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課堂練習的設計是一種創新,也是一門藝術。藝術魅力的展現和創新思維的發散,都需要教者用心去體驗和領悟。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努力做好課堂練習這一環節,讓整個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圓滿,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解讀》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搬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