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與拓展對大學英語教學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灌輸文化背景知識是十分關鍵以及必要的。文章以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為例,結合教學實踐,從教師的角度討論了如何把文化背景知識的更好的融入教學過程中。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文化背景知識 導入 拓展
【Abstract】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earning languages. So, it is essential to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background knowledge. Taking the books ‘New College English Integrate Cours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how to efficiently lead in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English teaching in colleges; Background knowledge; Lead in; Expand
一、文化背景知識與英語學習的關系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兩者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彼此影響。如果要學好一門語言,也就要了解并熟悉這門語言的背景文化。語言學家拉多說到:“我們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學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到語言。”因此,外語學習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現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的教材通過文章中的各種場景體現著豐富的文化背景。但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大部分將重點放在詞匯和語法的講解上,往往忽略了把中西方文化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導致學生在語言交際能力上有欠缺。尤其在跨文化交際中,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的不了解,往往導致交流障礙。所以在外語教學中,只有將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很好的結合,最大化的發現教材中的文化場景并引導學生發現和學習它們,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與拓展
大學英語教師在導入文化背景知識時,既要注重整個教學的各個大的環節,也要洞察到很容易被忽視的點;既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敏感度,又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以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為例,每個單元的文章都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多方位把語言與文化融為一體。那么如何更好的在課堂中導入并這些文化背景知識呢?
1.要給學生一碗水,那么教師自身要就要有一桶水。不斷的學習,提高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的文化敏感度,并結合課文導入文化。如果教師本身對中西方文化差異了解甚少,那是絕對不能在教學中恰當引導學生發現文章中蘊含的文化信息的。
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的這四冊書里,文化背景知識涉及到生活,文化,社會已經宗教各個方面。有些文化背景知識點非常隱蔽,是需要教師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進行點撥,并引導學生發現他們并進行討論。
以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三冊unit 1 text A為例,當中作者在提到自己家的usual expenses(日常開銷)時,說到了其中包括dental bills. (牙醫賬單)。這時教師可以適時提出問題:“為什么在西方治療牙的費用被看做日常開銷?” 在學生進行完討論后,教師可以再做點評和總結。在西方,尤其是美國人對牙齒健康十分重視,這一觀念有別于中國傳統觀念。很多人從2歲左右開始就會被自己的父母帶去看牙醫,每三個月到半年一次,家庭成員都會定期去檢查牙齒。檢查的如此頻繁,所以當然可以被歸為usual expenses了。
2.鼓勵學生閱讀西方經典《圣經》。其中的很多故事都派生出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英語俗語,習語以及典故等。它的影響力不僅存在于語言,還滲透到并潛移默化影響著西方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也成為很多西方人的道德準則。
在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中就有很多場景和圣經有關。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冊unit2 textA 中作者說到了自己的一段經歷,他作為bell ringer for red kettle 這個活動的志愿者。Red kettle 是一項向美國的窮人捐錢的活動。在閱讀課文時,不難發現,所有的捐款都是匿名捐款。美國幾乎每年都有關于在red kettle的活動中收到了很多巨額捐款而無法知道誰是捐款者的新聞報道。為什么捐款數額巨大還要匿名呢?想到中國的各種巨額捐款一定會有捐款人姓名,很多學生在讀到這里的時候會覺得很不解。西方很多人信仰基督。而在基督教的教義《圣經》中,有段話說到:你施舍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你施舍的事應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觀察你,必然報答你。當學生了解了這段話的含義,也就能很好的明白了為什么會有匿名巨額捐款的行為了。
3.將文化背景知識與詞匯學習聯系在一起。例如在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四冊第一單元的主題內容為 fighting with the natural forces。 教師可以把這個題目進行拓展:“既然人類可以對抗自然力,那人類可以利用這些自然力么?如何利用?”這一系列的問題不僅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談論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更好的是使教師可以引入到相關的文化背景中去。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想想中外歷史上有沒有利用天氣來進行的戰爭。(比如三國時期的: 草船借箭,借東風等等)。由于學生們對這些歷史故事都十分熟悉,所以教師可以趁機拓展相關詞匯,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串聯詞匯以及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讓詞匯學習和文化背景知識學習相輔相成。
英語與文化的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大學英語教育應更多的注重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轉變觀念,同時也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積累更新相關的文化知識,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引導并指導學生對背景知識文化的學習。
參考文獻:
[1]胡文忠.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2]王永杰.談英語教學中加強文化背景知識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7.
[3]朱邁青.大學英語精讀和文化背景知識輸入[J].上海:同濟大學學報,2000(12).
作者簡介:駱一佳 (1984-) 陜西西安人,西安科技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