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立中華
摘 要:農村中學教育教學管理是精致管理的前提與保證,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學工作。學校管理的關鍵之處在于提高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如何落實學校的管理?中學是否需要管理?怎樣進行管理?對廣大學校管理者來說,似乎還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或理解存在過于簡單的話題。本文就這一內容提出幾點思考與認識,與大家交流。
關鍵詞:農村中學;教育教學;管理
1.提高教師的管理意識
從現代教學管理來看,教師不僅是教授者,還是管理者,一方面,教師承擔著管理學生、教學設備等管理工作,直接參與教學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師在講課、檢查學生作業、測驗等教學活動中,也要真正意識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管理者,這對提高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學質量是非常必要的。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的素質是關鍵,師資隊伍建設是辦學永恒的主題,學校應該成為師資隊伍成長提高的基地。
(1)健全機制,強化教師主人翁責任感。學校要建立有效的教育引導機制,首先以思想教育為切入點,加強形勢任務、職業道德教育,使廣大教師認識到在當前家長、學生對優質教育的高需求與教育發展緩慢之間日益突出的矛盾和學校間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必須樹立憂患意識,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使命感;此外,學校要引導廣大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無私奉獻,以學校發展大局重,自覺樹立“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觀念,與學校的興衰共榮辱。
(2)營造學習氛圍,倡導終身學習理念 。現代教育呼喚素質高、業務精、能力強的教師,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建學習型團隊成為學校的重要研究課題。因此學校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開展“校本培訓”,創設“促學”氛圍。學校要發揮好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讓他們上好觀摩課、探討課,做好教案設計、教材分析示范,以供廣大教師學習借鑒,取長補短。
(3)開展崗位練兵,提高教師的實踐創新能力。有效的活動能凝聚人、激勵人、鼓舞人。學校要廣泛開展以“爭當崗位明星”“爭做創新能手”為主題內容的競賽活動。舉辦優秀教案、優質課、優秀論文評比活動,在廣大教師中掀起比、學、趕、幫、超的工作熱潮。學校還可以深入開展骨干教師“帶徒傳藝”活動,對青年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理論、教學技能、教學研究的“傳、幫、帶、導”,促使青年教師盡快提高業務水平,早日走向“成熟”。
(4)創設和諧環境,增強教師的團隊意識。一個團體如果離心離德,各自為政,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失去戰斗力。因此,學校要把“以人為本”貫穿每項工作的始終,堅持輕“管”重“理”,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形成良好的干群關系;通過文體活動、意見交流等形式,讓教師之間加強了解,促進團結,增進友誼,創設和諧的工作環境,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廣大教師的集體觀念,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整體、心中有大局,從而提高整個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3.建立完善的約束、激勵制度
建立和制定規章制度,使學校管理有序、科學,讓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規范辦學行為,是學校管理應該追求的境界之一。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教師對民主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迫切。他們是不喜歡領導盛氣凌人的訓斥和簡單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歡領導不負責,讓教師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因此學校管理工作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建立各種獎勵機制,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4.以人為本,管理學校
學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軟”管理相結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實現制度管理的三個結合,即科學管理與人本管理相結合,權力經驗管理與學術管理相結合,校內資源管理同校外資源管理相結合,這樣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為收到預期的效果。學校以人為本,師資是教育的脊梁,師資隊伍建設是辦學永恒的主題。學校應該成為師資隊伍成長提高的基地,校長最大的貢獻就是帶出一支好的教師隊伍。
我們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認認真真,一絲不茍”的同時,更追求“工作創新有效,和諧共處”的境界,給我們工作的環境空間營造一種舒緩、寬松、和諧的氛圍。學校領導要與教師交往,做教師的知心朋友,關心教師的生活,盡力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學校領導還要給予教師充分信任,放手讓教師發揮創新才能,讓教師愉快地工作、學習和生活,從而增強教師的自我管理意識和對領導的信任感,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更高管理境界。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吉林省大安市樂勝鄉古城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