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冬杰 張彩坤 張豪英 孫永顯
【摘要】備課是教學中的第一環節,本文以《健康評估》課程為例,分析備課的環節,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等,同時提出了集體備課的必要性。
【關鍵詞】高職高專 ?健康評估 ?備課
【基金項目】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教改立項課題(編號:2015jg0016)。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236-01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1]。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教學中的第一環節,講課與備課的關系猶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健康評估》課程是護理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是實施護理程序的第一步,為制定正確的護理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據[2],但該課程內容繁多,初學者難度大,易產生排斥心理,教師要達到授課目標而又要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做好最基礎的教學環節——備課,本文就《健康評估》課程中的備課環節及集體備課的體會進行綜述。
1.《健康評估》課程中的備課環節
1.1 備教材
即專研教材,在準備講授一門課程時,應該做到吃透教材,對教學內容分析透徹,首先應全面系統的了解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注意各個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這樣講課時可以做到前后相應,便于學生形成認知結構。其次要研究教材的各個章節,了解教材各章的內容、明確各章教學的目的要求,以便在每一節課里使教學任務得到落實。最后要揣摩每一節課的教材,明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例如《健康評估》這門課程,首先要全面了解《健康評估》的教材內容,如什么是健康評估、包括哪些章節、各章節之間的聯系、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哪些理論知識及技能等,其次要全面深入了解這門課程有哪些獨立章節,每一章節的內容,最后要全面了解每一節課的內容,確定重點與難點,在備課時就要突出重點、擊破難點、抓住關鍵。如常見癥狀評估——“發熱”這節課時,重點是發熱的病因、機制、臨床表現,難點是對發熱患者的護理評估過程(收集資料、整理分析、提出護理診斷)。理論授課時重點講授發熱的病因、機制及臨床表現,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病例資料、視頻動畫等,使學生能深刻理解重點內容。在難點處理時應注意結合已學過的內容,怎樣去交談獲得病史資料,需要注意哪些內容的交談等。
1.2 備資料
“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有一桶水”。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時時的通過各種形式開拓知識領域,掌握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從而補充有關教學的參考資料。教師知識豐富了,方能得心應手,講解自如,也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我認為集體備課也是一種很好的途徑,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針對一節課的內容,任課教師集中一起來進行討論,無疑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充實了每位教師的授課知識面,同時授課內容也不斷在充實、更新。如常見癥狀評估——“發熱”,教師不但要備教材,還應適時擴大理論知識的內容,如熱型中的稽留熱常見于大葉性肺炎,此時可適當解釋該病的情況,重點突出該病在發病中的發熱特點,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加深其記憶。
1.3 備學生
授課前,要全面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智力能力水平,這是確定學生的學習方法、選擇教學方法和設計教學方案的重要依據。例如在學習《健康評估》課程時,我們需要經常用到《人體結構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基礎課的理論知識,在授課之初就要對學生的掌握水平進行摸底,繼而在備課時,根據所教內容,找出健康評估與各門課程內容之間的關聯,以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理解。這就是“備學生”,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1.4 備教學
在備課時要思考如何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末小結;怎樣引發興趣,啟迪思索;如何聯系實際;采用哪些教學手段,進行什么演示和示范;安排哪些隨堂試題和課后作業;怎樣的組織語言、設計板書的、使用PPT課件等。例如講授常見癥狀評估中——“發熱”,采用病例導入法,首先共同分析一名發熱患者的病例資料,引出“發熱”這個主要的癥狀,再來開始講授“發熱”是怎樣產生的、怎樣發展的、應該考慮哪些病因、怎樣給患者的發熱進行分度等,讓同學們覺得就是在實際接觸一個患者,就是從患者身上來學習發熱的理論知識,加深掌握程度,然后根據以上內容深一步去分析這個發熱患者會出現的一些可能情況,從而全面的提出護理診斷。在授課之中采用課堂討論,鼓勵學生發言,并適時應用啟發式教學。這樣對所講授的章節內容了然于心,可有效的達到教學目標。
2.集體備課的必要性
2.1 集體備課有利于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
各位教師的年資、教學經驗、教學風格各有所長而又各不相同,通過集體備課,可促進青年教師學習到優秀的教學方法及豐富的教學經驗,有利于青年教師拓展教學思路,繼而提高教學效果。通過向骨干教師和高職稱教師等優質資源學習,有利于青年教師構建完善的專業知識結構,提高青年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讓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3]。
2.2 有利于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
集體備課時,大家互相交流,對教材有了客觀的認識,使每一位授課教師明確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哪里應該詳細的講解,哪里可以一帶而過,這樣一節課的時間可以更加合理的分配。
2.3 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
高年資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在集體備課時,大家共同交流,可使每位教師的授課內容得到豐富,教學過程得到優化,備課的時間可有效縮短,而教學效果卻可顯著提高。
2.4 有利于資源共享,提高教學質量
各位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如病案資料、圖片、視頻等,在備課中大家互相交流展示,取長補短,不但知識得以豐富,而且授課課件也可更好的展示授課內容。
集體備課不但能集中智慧、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還大大減少了老師的單打獨奏式備課的麻煩和抄襲教案的低效甚至無效勞動時間,騰出時間來加強自身學習,更新知識,增強教師應有的人格魅力。此外,通過集體備課,還可以增進教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創造一種和諧的學術氣氛,提升教學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促進教學團隊的建設[4]。
備課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講什么?怎樣講?事先都要周密考慮、精心設計。教師好比導演,如果對劇本不了如指掌,對演員不徹底了解、也就不會導演出內容生動、劇情感人的好戲來。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了然于胸,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老師要用一生備一節課”。 做一名精益求精的教師,應在生活中多積累、多觀察、多思考,用全部的精力、經驗、心血、時間來備好每一節課,使每一節課都成為精品,不愧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稱號。
參考文獻:
[1]趙才欣,韓艷梅.如何備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5.
[2]文利紅.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健康評估》的重要性[J].時代教育,2011,7(11):97.
[3]張海鋒,李嘉,馮娜,等.集體備課在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技能中的作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11):1082-1083.
[4]肖永紅.集體備課時加強教學團隊建設的有效途徑[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10):35-36.
作者簡介:
邢冬杰(1980-),女,講師,碩士;從事內分泌及代謝系統疾病研究、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