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兵
【摘 ? ?要】高中階段,數學學習成為了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和重點,數學成績成為了學生成績的關鍵突破口。但是目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兩極分化情況十分嚴重,優秀者學習輕松,成績優秀,落后者則是學習吃力,效果不佳。
【關鍵詞】高中數學 ?學習興趣 ?教師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029
數學這門課程帶給學生的感受可謂是極端的,對這門課程有興趣的人,越學越深入,能逐漸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而對數學缺乏興趣的,學習吃力,且往往徒勞無獲,沒有方法,做無用功。興趣是學習的起點,學習的動力,要想讓學生有學習的動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學生為什么缺乏學習興趣
(一)教學模式單一
很多同學對數學的印象是數字、公式和圖形,這也是為什么同學們會對數學感到枯燥的原因。其實,這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是有一定聯系的,高中學習時間緊張,所以我們習慣于打時間仗,從一開始就按照公式、例題、作業的單一模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同學們跟的老師的模式走,他們學會了怎么做,但是并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以至于無法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一個新的問題,如果不能套用固有的模式,就無法解決問題,犯了錯誤,也無法找出根本原因,只能死記答案。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PRHalmos,數學的意義在于探索,在于能發現并解決問題,就會產生源源不絕的動力,而解決問題就需要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學生自己的努力,但是教師需要給學生以空間和引導,老師如果用一個框架限制住學生,不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那么數學只能是機械的重復,學生毫無興趣可言。
(二)缺乏學習信心
在生活中我們有這樣一種體會,對一件事有信心就會有做事的動力,對于一件沒有希望的事情不值得付出努力,把這種思想放在數學學習上同樣適用。
如果用一個字概括同學們對數學的看法,這個字應該是“難”。這個觀念貫穿于各個階段同學的思想中,但是同學們并不知道它為什么會難,難在哪里。高中階段有的同學讓這種觀念先入為主,在一開始就打退堂鼓放棄了,覺得自己聽課聽不懂,干脆放棄不聽,遇到問題覺得自己不能解決,就不繼續思考。長此以往,數學成績越來越差,覺得數學難的思想就越發根深蒂固,而學習信心的缺乏必然導致學習興趣的缺乏。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一)樹立良好第一印象,增加學生學習信心
1.開學第一課:矯正。
很多老師在高中第一課會是這樣的步驟:介紹自己,然后開始講課,學生就開始學習這門他們心中這門困難的課程。對同學們的調查我發現,對數學有信心的僅僅是少數人,大多數還處于一種懼怕狀態,如此開始一門課程,同學們的學習動力和接受能力都會缺乏,出現上課不聽講的現象就不足為奇。所以我們先要告訴學生,他們所面對的不是一門專門讓人失敗的學科,數學學習總是遇到困難和問題,但問題和困難不是數學的終點,成績的提升在于發現和解決困難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比起理論,同學們更愿意相信事實,我們可以把以前同學的進步發展過程告訴同學們,用他人的經驗樹立學生們的信心。
2.鼓勵教學。
大多數老師在學生犯錯時會選擇嚴厲的批評教育,尤其是學生多次犯同樣一個錯誤的時候,如果教師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會有使用語言暴力。然而一味的批評是大忌,高中學生逆反心理強,心靈脆弱,過多的批評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我們發現,有一些同學甚至會因為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一門學科,這其中數學老師占多數。因為數學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的學科,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找到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批評他們為什么會遇到問題。如果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同學們的信心便會不斷增加。
(二)創新教學方法,與實踐相結合
1.知道為什么。
講解一個新的知識,我們要把書本上的理論化為生活中的實踐,抽象知識具體化。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幾何知識的記憶往往較好,因為理論與圖形相結合,有具體的圖像參照,記憶就較深。例如講解空間直角坐標系時,我們可以以左手為參照,中指為X軸,大拇指為Y軸,食指為Z軸,對照幾何圖像分析;另外,教室墻角同樣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系。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數學問題都有圖像,但是在教學中要盡量做到圖像化,具體化,要記住學生對具體圖像的理解能力強于文字。
問題轉化是數學中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把數學模型轉化成實際問題教學,同學們的理解可能會存在困難,這時我們可以逆向思考,提出實際問題,建立數學模型,這樣更有利于告訴同學為什么這樣做。例如高中最常見的最優策略分析,就是從問題出發,通過分析各因素之間的關系,把文字描述量化,建立合適的函數模型來解決問題。
2.學會怎么做。
數學考試的特點是題型固定,那么我們可以根據不同階段的要求制定教學方案。初學階段,要仔細講解各個基礎題型題型,讓同學們牢固掌握,這是取得合格成績的關鍵;保持合理的練習量,練習是鞏固知識的要求,在練習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并糾正,注意不能讓同學們死記答案,掌握方法是關鍵。在復習階段,要變化題型,讓同學們運用自己總結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那么學生的思維在此過程中會不斷得到鍛煉,只有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才能隨機應變。
3.自主探索,超越課堂。
我們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的探索研究能力也是我們的責任。學生自主探索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團隊合作,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高一高二階段,此時學習時間較寬裕,是培養的最佳階段,這種能力不僅有利于促進同學們的團隊合作能力,更有助于成績的提升。數學是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在合作探究中同學們可以提出問題、發表觀點、相互交流和學習,共同激發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把同學們分成不同的小組,在課堂上遇到的問題,不能由老師來解決,交給學習小組自主探究。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數學的答案只有一個,但是同學們探究得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此外,我們要積極鼓勵同學們提出問題,不僅局限于書本知識,不論難易程度,有問題,就有解決問題的動力。
在本文中,本人僅以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表達自己淺陋的觀點。數學的神奇在于有時候,難以用語言來表現,高斯說:有時候,你一開始未能得到一個最簡單,最美妙的證明,但正是這樣的證明才能深入到高等算術真理的奇妙聯系中去。這是我們繼續研究的動力,并且最能使我們有所發現。數理不息,探索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