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美術教育也在發生著變化,美術教育不再像以前只注重對技能技法的訓練,而轉變成以培養學生創造力為基本取向。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發揮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美術教育應該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精神是現代社會成員應具備的重要心理品質之一,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呈現創新思維的工具,已廣泛應用于國內外的教學活動中,思維導圖的思考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其核心作用能使學生沖破習慣性的思維定式,通過思維的可視化從各個角度去觀察、認識、理解、聯想和表達事物,從而激發和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初中美術課中運用思維導圖工具進行教學,可以有效地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敢于求異的精神,能夠使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展。思維導圖全面的思維訓練方式在初中美術課堂中有諸多體現,包括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和邏輯思維等。
關鍵詞:美術課堂;思維導圖;初中生;創造性思維
創新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每個國家的發展都是在不斷創新中進行的。創新能力需要通過教育來培養,美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最有效的課程之一。創新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包括發散性思維、逆向思維、邏輯思維等,思維導圖是美術課堂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有效工具,思維導圖的思考方式契合了創造性思維的思考方式。
一、思維導圖簡述
思維導圖也稱成為心智圖,是由英國的記憶之父東尼·博贊(Tony Buzan)于20世紀60年代初提出的一種用于呈現大腦思維的工具,能簡單而有效地通過圖形表達發散性思維。他對思維導圖的定義是:“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表達,因此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是打開大腦潛力的萬用鑰匙。思維導圖可以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其改進后的學習能力和清晰的思維方式會改善人的行為表現。”[1]思維導圖是呈現思維過程的工具,對于提高學習者的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學習者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把思維清晰地呈現出來,表現創造性思維激發大腦潛能和開發創造力。
思維導圖是“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2]思維導圖的思考模式有很強的應用性,它將圖形、符號、文字、線條、色彩等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思維網絡,運用色彩符號等元素直觀的思維表現方式,給大腦以強烈的視覺沖擊,使大腦產生刺激并能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活動。
二、創造性思維簡述
創造性思維是思維的一種,指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創造想象而產生某種嶄新思想的過程。美國心理學家科勒斯涅克認為:“創造思維是指發明或發現一種新方式,用以處理某件事情或表達某種事物的思維過程。”[3]創造性思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是指“對某一具體的思維而言,具有新穎獨到意義的任何思維,都可稱之為創造性思維,這種觀點著重指出的是新穎、獨到,主體有創見,認為創造性思維就是‘想到了別人沒有想到的觀念”[4]。這可以定義為大多數人都具有的,體現在各行各業不斷創新進步的各個領域。 狹義說是指“在人類認識史上首次產生的、前所未有的,具有較大社會意義的高級思維活動”[5],這種創造性思維是少數人才有的。例如西方的一些藝術家達·芬奇、畢加索、蒙德里安等,他們都是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藝術家,在他們的作品中都表現出一種獨特、新穎的藝術風格和形式語言。當然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表現并不一定要發明新事物或為社會做出什么樣的貢獻,筆者認為學生在美術課中表現的創造性思維指的是,能夠通過繪畫的方式表現出具有創造性的畫面,如新穎、獨特、個性的畫面表現能力等。
三、思維導圖與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相關性分析
創造性思維主要表現在發散思維、逆向思維、邏輯思維、想象力和聯想等方面。思維導圖的思考方式在特征上與創造性思維相似,創造性思維思考問題的方式主要體現在多方面和多角度,是一種運用多種思路和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思維導圖是一種表達發散性思維的圖形工具,思維導圖與大腦內部結構相似,符合大腦表現發散思維的形式,思維導圖的發散形式與創新思維的思考形式有很多相似之處。
運用思維導圖繪制并呈現抽象思維的過程與大腦本身的思維模式相融合,思維導圖繪制過程需要大腦發散思維對思維導圖的發散形式提供支持,這種形式就是以一個中心主題為思維的開端不斷向四周擴散,通過大腦的發散思維在擴散的過程中產生一層一層的思維層級。通過思維導圖的可視化結構,能促使學生輕松發散思維推進發散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從而能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供有益的幫助。“從思維導圖的結構樣式來看,給人的直觀感受是發散性的,有一個中央圖,然后向四周發散。其實這樣的圖式結構是反映了它多層次放射性思考模式”[6]多層次放射性的思考模式,并不像單一的線性思維的模式,而是能拓寬思維的寬度和延伸思維的深度,還能提升對思維方式的理解,最終能達到打開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大門。“思維導圖是發散性思維的表達,因此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7]利用思維導圖把人類的自然功能呈現出來是培養創造力的基礎。
四、思維導圖在美術課堂的應用
(一)思維導圖的發散性思維表現形式
發散性思維是美術課堂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思維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指的是能夠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不拘束于單一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能力。思維導圖為學生提供了可以從各種角度思考問題的平臺。在美術課堂上學生可以通過放松的狀態來進行知識的學習,教師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思維導圖在美術課堂的應用既可以使學生放松還能夠更多地發散他們的思維。例如在美術課堂讓學生用思維導圖對一個學習用具進行思維發散,學生以一塊橡皮為思維發散的中心,將思維導圖的中心畫上一塊橡皮,分別向外進行發散,發散的過程中提醒學生根據橡皮的用途、形狀、材料、顏色等方面進行發散。以一個學生對橡皮的發散為例:以一個圓柱形橡皮為思維導圖的中心,分別對橡皮的用途、形狀、材料、顏色進行了發散,其中對形狀的發散使得他最終完成一個屬于自己的創意作品。圓柱形橡皮→木棍→衣架→衣服/帽子,他通過橡皮形狀的發散性思維發散到了帽子,把帽子和橡皮結合起來給橡皮加上了表情和四肢形成一個新的具有擬人特征的小卡通形象。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幫助其發散思維,最終繪制出了自己創新出來的一個作品,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因此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切實可行。
(二)思維導圖的逆向思維表現形式
在美術創作中除運用發散思維外還要用到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指與發散思維相反的方式,就是從相反的角度進行思考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利用思維導圖工具對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表現在思維導圖中的思維呈現是不受限制的,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可以發散思維,同樣可以在發散思維的基礎上進行逆向思考,思維導圖的特點就是能提供多樣的方式解決遇到的問題,在一種思路走不通的情況下,查看自己的思維導圖所呈現的其他方式去解決問題。例如初中美術課堂上畫中國畫“荷花”,讓學生通過運用思維導圖構思要繪畫的內容和繪畫步驟。學生完成思維導圖的構思并經過簡單繪制后進行荷花的創作,學生在繪畫時首先將荷花的外形勾勒出來之后再進行填色,這樣完成的作品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比較拘謹,表現不出學生的個性和畫面想表現的思想,老師引導學生完善思維導圖,提示思維導圖是思維的呈現,在發散思維的前提下如果逆向思考會怎樣,學生通過逆向觀看自己的思維導圖,決定將繪畫步驟逆向進行,通過先畫荷花的色彩部分之后再勾線,結果學生作品呈現出放松的狀態,也通過繪畫荷花表現出了自己的思想作品豐富又有個性。思維導圖不僅是思維的發散,思維導圖呈現出來的思維是全面的,在可視化的思維基礎上運用逆向思考也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三)思維導圖培養學生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也就是抽象思維,它是思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邏輯思維也是創新思維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靈感”是人腦基于邏輯和以前經驗產生的,是創新活動的基礎。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能使學生的學習有的放矢,掌握知識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系[8]。思維導圖呈現知識的過程也是自己思維整理的過程,這個過程能清晰地呈現各個邏輯之間的關系,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思維導圖中每個分支的發散都需要邏輯思維的參與。美術課堂上學生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學生需要通過畫面把自己的思維進行呈現,思維導圖可以把學生活躍的思維更加清晰地表達出來,從而能使學生清楚地了解自己需要表達的內容。比如學生對一個生活用品進行改造,由于學生思維活躍所想表達的內容非常豐富,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對思維進行整理使之清晰地表現在思維導圖上,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輔助可以從自己的思維中選擇最佳的方式進行表達。
五、總結
創造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包括發散思維、逆向思維、邏輯思維等,通過以上分析,思維導圖可以對創新思維進行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創造力,美術課堂中運用思維導圖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體現美術學科的價值,美術課堂中繪畫是學生表現創造力的方式之一。思維導圖用于美術教學中對學生繪畫創造力有積極的影響,美術本身就是培養創造力的一門學科,本文通過對思維導圖的簡介、創造力的相關知識以及思維導圖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分析,可見把思維導圖應用于美術教學中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切實可行的。美術學科既可以培養創造力,同時也是學生表現創造力的一個途徑。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創造力得到培養并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繪畫進行更好的表達,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力工具。
參考文獻:
[1][英]東尼·博贊,巴利.博贊著.思維導圖7[M].葉剛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英]東尼·博贊,巴利.博贊著.思維導圖7[M].葉剛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蕭浩輝 主編.決策科學辭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任紹輝.解析平面視覺中的符號——圖形創意[J].包裝工程 2005,(06):132-134.
[5]李清華 李長云.《圖形創意設計》課程教學與研究[J].文教資料2008,(22):149-150.
[6][英]東尼·博贊,巴利·博贊.思維導圖[M].葉剛,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7][英]東尼·博贊,巴利·博贊.思維導圖[M].葉剛,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8][日]外山滋比古著,王丹丹譯.思考的整理術[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趙合龍,海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學科教學(美術)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