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清
【摘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學生最主要的兩種教育,如何使這兩種教育達到1+1=2的效果。這就要求班主任做好與學生家長溝通的工作。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方向越接近,產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教育效果就越顯著。班主任如何與家長的聯系,形成家校教育工作統一戰線合力呢?這就要求班主任應該注意與家長交往的內容、形式及其藝術。
【關鍵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統一戰線;教育效果
去年親眼所見發生在辦公室的一個案例:一位學生因屢次作業不完成,家長被班主任“請”到了辦公室,當著家長和學生的面,班主任數落著學生從開學到現在的種種不是,痛痛快快地發泄了一通,然后像教訓孩子一樣,對家長一陣劈頭蓋臉的“再教育”。
上面案例中的班主任“請”家長到學校,希望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好學生,出發點是好的,但方式方法不對。班主任如何做好與學生家長溝通的工作,產生教育合力,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這就要求班主任應該注意與家長交往的內容、形式及其藝術。
家庭、學校,作為孩子成長的兩個重要“搖籃”,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教育作用。為此,近幾年來,許多學校都在努力構建家校溝通與合作的協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來管理和教育學生。
作為班主任,要想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生,知道學生在家時的學習情況、社會交往情況和在家的表現等,就必須經常深入到學生的家庭中去,與家長很好地交流、溝通,這樣有利于在教育學生方面實現家校共管,形成家校教育工作統一戰線,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家校合力,事半功倍。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位家長的愿望和夢想。作為家長,他們將子女送入學校學習,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希望學校、老師能把孩子培養成材。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更加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因此,作為班主任,我特別注重和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加強和家長的溝通。
開學第一天,繳費注冊時,我就將自己的電話號碼告訴每位家長,便于及時聯絡和溝通。這樣能讓家長們有一個和老師交流溝通的途徑,也是十分必要和切實可行的。讓家長了解學校,了解老師,贏得家長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促進學校更好的發展。只有家長信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學校的活動就能得到家長的支持。作為班主任自己,有時也要主動與家長交流情況,交換意見,共同研究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有些班主任只有在學生學習退步,違反紀律的情況下才打電話給家長,“報憂不報喜”,這就不利于了解學生的動態和及時做好教育工作。
家庭是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育,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和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加強和家長的溝通。家校同心協力,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教育目的。
二、家校溝通,增進情感。
通過家訪,班主任詳細了解了學生的家庭情況,與家長們就怎樣共同教育好子女,怎樣更好的溝通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家長們也對學校工作、學生的發展提出了希望和建議。家訪讓自己更加深入了解學生,可以更加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對教育學生十分有意義。通過上門家訪,可以起到鞏固學生在校期間思想教育成果的作用,了解學生平時在家中的思想動向,和家長進行心靈交流,通過這種交流逐步建立起家校之間一種牢固的信任關系。有了這樣的信任關系,家長對學校,對班主任的工作更理解了,并給予充分支持和配合,而學生也對班主任自然而然產生了某種親情和依賴。原有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逐漸消失,班主任的教育效果大大加強,強化了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
有經驗的班主任都知道:打十次電話的效果不如一次上門家訪。老師、家長、學生三方坐在一起,面對面交談,心與心溝通,拉家常,談學習,動之于情,曉之于理,還有什么問題不能解決呢?因此,要了解情況,解決問題,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不能只動動手(打電話),還要動動腳——上門家訪。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那么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如何搞好具有現代精神和時代特點的家校溝通與合作呢?我認為主要有兩大方面。
(一)深化傳統的家校溝通方式。
1、深化家長會。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可以先把學生的各方面情況用文字表述,傳達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孩子的近況,這樣易于溝通。不要只盯著成績,可以談談自己的教育新設想,讓家長們提建議、想方法,多讓家長參與發言,讓家長與你處于平等的位置上,定會發現家長中有“高手”,可能有些家長的文化知識水平在你之上呢。科學分析家長會的內容,必要時還需“備課”,那些需公開講,那些需私下講。認真分析家長的社會角色,選擇合適的溝通語言和方法,對家長一律尊敬,不分貴賤,因為他們能幫助你教育好你的學生,讓你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務。
2、變革家訪。家訪首先要在觀念上變化,不要只是告狀,可以與家長談學生的優點,談學生的潛力,談學生近階段的進步,可以和家長共同為學生設計發展方向。
3、創新校訪。主動邀請家長關注學校工作,邀請家長參與學校活動,如校運會、主題班會、文藝匯演等活動。
(二)構建新型的家校溝通合作的方式。
1、書面形式的聯系。與家長書面交流溝通,具有針對性強,反映問題及時全面的優點。書面聯系的內容和方法很多,可根據不同需要,選擇不同的方法。例如:建立家校聯系卡,及時交流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情況,使家校聯系渠道隨時暢通;對學校的一些重要舉措可以通過發放告家長書的形式進行宣傳和溝通,以期得到家長的理解和配合。
2、把孩子養在老師家。隨著教師生活條件的改善,如現在杭州市就有把孩子“寄養”在老師家中的“寄宿制家教”,且越來越多。陳先生把難以管教的兒子寄養在老師家,半個學期下來孩子變乖了,懂事了,學習成績進步了。他高興地說:“把孩子‘養在老師家,我們很高興看到孩子的轉變和進步,非常感謝老師。”“寄宿制家教”的模式,雖然老師非常辛苦,但看到自己的學生切切實實的進步,就會覺得付出非常值得。
3、聯合家教。由學校組織,班主任負責實施,把幾位各有專長的家長,幾位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子女聯合起來,分配好時間,由不同特長的家長給孩子上課傳授知識,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這就是在上海、成都、武漢等地開始實施的家教方式——聯合家教。作為班主任,在這樣的聯合家教的組建過程中,起到了最可信賴的“穿針引線”的作用。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輔相成,兩者在教育學生成才的目標上是一致的。經過家校溝通,班主任也廣泛接觸社會,擴大見識,開拓視野,豐富了自己的閱歷。但不管如何,建立家校統一戰線,形成家校教育工作統一戰線合力,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學生教育好,把學生培養成為國家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做好家校溝通,促進學生的發展——談與家長溝通的技巧》作者孔鄉仙;《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2]《共架一座溝通的橋——談班主任與家長的互動》;新課程(教研版)2008年08期
[3]《架起心的橋梁 創建和諧環境——搞好班主任與家長關系的五點體會;《江西教育》2010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