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凱
【摘要】古詩詞是初中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會鑒賞古詩詞不僅有利于初中生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對于美的觀察力。初中古詩詞的鑒賞教學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對詩詞表層意思的了解、對詩詞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從藝術的角度對古詩詞進行賞析,本文即將討論的便是古詩詞鑒賞教學的這三個層次。
【關鍵詞】初中 古詩詞鑒賞 層次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48-02
對于初中生來說,語文是一個重要的課程,而對古詩詞的學習又在語文課程中占據著很大的比重。想要學好古詩詞,死記硬背是起不到相應的效果的,但就目前的語文古詩詞教學狀況來看,教師采用的往往就是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方法,這樣一來,學生根本無法深入理解古詩詞的涵義,更達不到鑒賞古詩詞的目的,因此老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再進行背誦,然后再在背誦的基礎上對古詩詞達到更深入的理解,以至于能夠從藝術的角度對其進行賞析。文章將根據人教版的初中語文教材,詳細舉例分析古詩詞鑒賞教學的三個層次,希望通過分析,能夠使初中生達到更好的鑒賞古詩詞的目的。
一、對表層意思的了解
了解古詩詞的表層意思是鑒賞古詩詞的第一步。任何文章都是由基本的字、詞、句組成的,因此想要更好的了解古詩詞的表層意思主要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了解每個詞語的意思,二是理清詩詞的語句順序。
首先,要了解每個詞語的意思。
在這里我們需要做的是將文章肢解開來,先拋開文章的整體意義不談,而是首先分析文章每個詞語的意思。這里對詞語的分析不能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是要對其進行深入分析,推敲這些詞語在詩詞中的深層含義,這樣才能保證在學習整首詩詞之前對其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其次,要理清詩詞的語句順序。
為求作品結構工整,詩詞作者往往會運用一些獨特的寫作手法,這就難免會導致古詩詞的語句出現錯位的現象。在學習這種類型的詩詞時,教師一定要明確指出語句中的順序問題,以免對學生進一步理解古詩詞造成影響。
二、對詩詞進行深入分析
在了解了詩詞的表層意思之后,教師所要做的便是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詩詞進行分析。對古詩詞進行深入分析有利于使學生在了解了詩詞的表面意思之后繼而能夠在詩中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到作者寫這首詩的意義所在。深入分析古詩詞的涵義應從兩方面入手,一理解詩詞的語境,二是分析詩詞的意境。
首先,要理解詩詞的語境,對語境的理解一定要注意聯系古詩詞的創作背景,這是對古詩詞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其次要聯系上下文,從整體上把握整首詩的語境以及作者的意圖。以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為例,這首詩描述的是詩人在國家戰敗以后被俘,被逼寫招降書,但作者斷然拒絕的事,同時這也就是文章的寫作背景,然后聯系上下文,在理解了每一個詩句的意思之后,將其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以此來深入理解整首詩的語境。
其次,要理解詩詞的意境。作者創作作品的主要目的就是想通過整首詩表達一種意境,從而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感,同時使讀者了解到自己的意圖。同樣以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為例。文章前幾句著重渲染戰敗之后的悲涼氣氛,隨后作者筆鋒一轉,開始著重表達自己即使戰敗也絕不向敵人低頭的愛國之情,最后作者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收尾,將作者對國家的熱愛表達的淋漓盡致,使人在讀過文章之后能夠深切的感覺到作者那種慷慨激昂的情緒和誓死不為亡國奴的高尚的情懷。
因此在學習古詩詞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對詩詞從語境和意境兩方面入手,以使學生能夠了解作者在寫這首詩時候的心情,從語句中看出作者的情懷,從而對詩詞達到更深層次的了解。
三、從藝術角度對詩詞進行賞析
初中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最后一步便是從藝術角度對古詩詞進行賞析,這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從藝術角度鑒賞古詩詞要從兩方面出發,一是分析古詩詞的語言特點,二是分析詩詞寫作的藝術手法。
要分析古詩詞的語言特點。古人在創作時,對詩詞語言的運用是非常重視的,甚至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要仔細斟酌,因此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其語言特點尤其值得我們研究。研究古詩詞的語言特點不僅能夠加深我們對詩詞的理解,同時對深入的賞析古詩詞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古詩詞進行鑒賞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分階段、分層次的進行。在第一個層次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初步的了解,以為學生深入了解詩詞的意義奠定基礎。在第二個層次,因為有了對詩詞的初步了解,學生對詩詞的深入了解便會變得簡單一些。最后一個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便是根據對詩詞的理解,從詩詞的語言特點和藝術手法方面對古詩詞進行鑒賞。只要在初中古詩詞鑒賞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按照這三個層次進行,就一定能使學生對詩詞的理解達到完美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劉海梅.初中古詩詞鑒賞教學的三個層次[J].語文學刊.2014(5).
[2]楊燕敏.古詩詞鑒賞的教學策略探析[N].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3).
[3]周先慎.漫談古典詩歌的鑒賞[J].中學語文.1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