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曉波
【摘 要】物理概念是物理學科知識中最基本的單位,而概念教學則是物理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更是整個物理教學知識的基礎,一旦概念教學搞不好將會影響整個物理教學的質量的提高。在本文中,筆者簡單闡述了物理概念在整個物理學科中的重要地位,并就如何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夠為概念教學的有效展開和整個物理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概念教學;物理概念;教學情境
一、展直觀,抓本質,建立概念
教育心理學認為,教師是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從教學的內容出發,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運用實物的操作,模型的演示等進行直觀教學,這是貫徹“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基本認識規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物理要領是用來表征物質的屬性和描述物質運動狀態的,任何物理要領都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我們講物理要領時,應盡可能從具體事物、事例或演示實驗出發,使學生對物理現象獲得清晰的印象,然后通過分析,抓住現象的本質,使學生從具體的感性認識過渡到抽象的理性認識。
二、創設適當的概念教學情境
一般來說,物理學科中的一些概念相對來說都是比較抽象而又難以理解的,如果教師直接從正面講解概念,可能大部分的學生都無法理解,因此,我們要把抽象的概念放到一定的情境之下,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來講解物理概念,這樣學生就容易理解的多。例如,我在講到“速度”的概念時,就給學生講了“龜兔賽跑”的故事,并讓學生思考究竟是烏龜跑的快還是兔子跑的快,這時候,有的學生就說是兔子跑的快,因為兔子是跑在烏龜的前面,而有的學生則是說烏龜跑的快,因為是烏龜最先到達目的地。這樣,在學生的爭執和討論中,我再適當的引入速度的概念,這樣學生就會對這個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通過這種有趣的情境教學還可以把原本較為枯燥的概念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做好演示實驗,使學生獲得形成概念的感性認識
初中學生的知識和經驗都較少,思維活動往往依靠直觀材料。做好演示實驗,使學生獲得與物理概念有直接聯系的、具體直觀的感性認識,是學生形成概念的基礎。因此在概念教學中,每個演示實驗都必須突出實驗所要達到的目的,抓住主要因素使它鮮明、形象,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必須恰當地指導學生觀察、思考,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獲得形成概念的感性認識,打好理解概念的基礎。實驗的“可見度”和“準確度”都必須有恰當的要求。
四、找聯系,抓類比,深化概念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有許多概念有本質不同的一面,又有內在聯系的一面,教學中如果只注意某一概念的本身,忽視不同概念之間的聯系,那么就會使學生對概念的學習混淆不清,因此采用找聯系,抓對比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區別異同,防止概念模糊,達到鞏固概念的作用,如電功和電功率的概念,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電流和其它具有能的物體一樣,電流通過導體時可以做功,做功的過程是將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電功率和其它功率的物理意義相同,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大小是單位時間內電流做的功,電功和電功率都表示電流做的功,但它們又有區別,電功是電流在一定時間內做的功,而電功率是單位時間內電流做的功,它們的大小有異同點。從“異”中求“同”找聯系,“同”中求“異”抓聯系,使我們懂得了只有了解概念的聯系與區別,才能真正理解概念。
五、注意概念教學的全面性
很多學生在理解物理概念的時候往往只注意到了概念的一些表象,而沒有對概念進行深層次的研究,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化、片面化的階段,從而導致概念理解的不準確性。例如,在講解到“沸騰”這個概念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水燒開的過程,結果學生在觀察的時候只注意到了冒氣泡這個現象,從而片面的歸納出“冒氣泡就是沸騰”這個錯誤的概念。因此,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去深化概念,對學生的觀察活動進行適當的引導,這樣才能讓學生對于概念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六、通過練習鞏固和深化概念
學生在概念形成初期,對概念的掌握是不牢固、不深刻的。一個概念的建立總是要經歷感性到理性、理性到實踐兩個認識過程。初中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課堂上講得很清楚的概念,如不及時練,過時就忘,很難收到正確地、鞏固地掌握概念的實效。因此在概念建立后做些簡單的概念練習,引導學生應用概念去解釋現象、分析實際問題、做實驗等,使概念得到鞏固和深化,對學生正確地理解概念十分必要。
總之,在物理課教學中,概念教學是很重要的,我們必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把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講清、講明、講透,才能增強物理課教學的實效。
參考文獻:
[1]高峰,淺議初中物理概念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0(36).
[2]李治綱.淺論初中物理概念教學[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09(13).
[3]舒德芬.初中物理概念教學方法淺析[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