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茹
摘 要:隨著社會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中職教育得到大幅度發展,社會培訓工作的開展是提升勞動者素質的需要,也是新時期中職學校發揮社會服務職責的重要途徑。文章以SWOT分析法,從中職學校內部優勢及不足、外部環境的優勢及不足進行分析,對中職學校開展社會培訓的發展戰略進行市場分析。
關鍵詞:中職學校;SWOT;雙師型教師;社會培訓
中等職業學校自發展之初,就擔負起社會各行業及各領域人才培養及人才輸送的重任,成為我國教育事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經濟建設正處于轉型的關鍵階段,社會各界對于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加強中職學校的社會培訓工作,不僅是提升勞動者素質的需要,也是新時期中職教育發展的重要領域。社會培訓工作的開展可擴大中職教育的社會影響力,提高中職學校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
1 中職學校開展社會培訓的SWOT分析
美國舊金山大學韋里克教授提出的SWOT分析法是依據組織內部及外部環境條件,通過系統評價,選擇最佳經營策略的一種分析方法。其中“S”是組織自身的優勢,“W”是組織內部的劣勢,“O”是外部環境提供的機會,“T”是外部環境可能存在的威脅。
1.1 中職學校自身優勢
1.1.1 中職學校充分利用國家示范校建設項目的機會,加強學校內涵建設,提升了中職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中等職業教育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師資教學水平也相應提高、理論與實踐的教學方法為社會輸送了大量技術性人才。
1.1.2 學校的硬件及軟件設施。為適應職業教育的特點和教學需求,中職學校的硬件設施及軟件設施均得到提升,除原有的教學樓、圖書館、運動場等傳統教學及生活設施外,還增設了多媒體教室、各專業的實訓室、實踐基地等現代化,實用化的基礎設施,為社會培訓提供了良好的培訓環境。軟件方面,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完善,教學人員及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不斷提升,為中職學校在社會中樹立良好形象打下堅實基礎。
1.1.3 師資隊伍建設。為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及操作能力,學校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要求專業教師進入企業進行為期兩年兩個月的實踐活動,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教師在企業中的實踐經歷不僅鍛煉了教師的能力,還對后期實踐教學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教師進入企業實踐,加強了校企合作,為社會培訓奠定了基礎。
1.2 中職學校內在劣勢
1.2.1 社會培訓相關制度不夠成熟。中職學校中社會培訓制度不夠成熟主要表現為:學校對于社會培訓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重日常教學輕社會培訓的傳統辦學觀念還未轉變;另一方面,學校對于社會培訓項目定位不明確,沒有對培訓項目進行科學系統的開發和研究。
1.2.2 學校激勵制度需要完善。社會培訓一般安排在周末或節假日期間,這就需要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授課任務,而學校沒有對教師的相關權益做出合理保護,極大的影響了教師工作積極性。
1.2.3 教師培訓水平需要提高。教師培訓水平直接影響社會培訓的效果。當前多數教師在理論教學方面能做出突出成績,但在社會培訓課程組織、氛圍渲染、培訓技巧等方面缺乏經驗,對社會培訓課程的模式還不能很好的駕馭,影響了社會培訓效果。
1.3 外部環境提供的機遇
1.3.1 政府加強對職業教育和推進學習型社會的政策支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與知識急劇增長,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創新頻率逐漸加快,各行業對人的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學習成為個人、企業以及社會的迫切需要。
1.3.2 現代企業對職工培訓重視程度加強。現代企業對于職工的培訓越發重視,這為中職學校展開社會培訓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企業通過職工培訓,可快速提高職工的專業技能,從而提升企業職工的整體水平,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企業對高素質、高能力職工的需求,為中職學校提供更多的社會培訓機會,激發了中職學校開展社會培訓的熱情。
1.4 外部環境存在的壓力
1.4.1 在教育事業發展備受矚目的今天,各類學校無論從辦學規模還是辦學質量上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時學校之間的競爭也愈演愈烈。
1.4.2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強以及技術性人才的缺乏,高等職業學校的發展越來越迅速,成為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最大威脅;另一方面,大學教育為提高社會影響力,不斷增大社會培訓投資力度,并迅速占領社會培訓市場。
1.4.3 企業對于員工培訓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但較多企業重點培訓中高端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而忽視對一線員工的培訓。
2 中職學校開展社會培訓的戰略對策
2.1 中職學校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中職學校應積極提升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引起國家政府及地方相關部門的重視,從而為中職學校開展社會培訓贏取更大的政策支持。國家對于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2 中職學校加大社會培訓投資力度。中職學校應從自身重視社會培訓,并加大社會培訓的投資力度。首先,從課程安排方面,應將社會培訓與理論課程的安排進行合理規劃;其次,應擴大學校實踐基地的建設,逐漸健全社會培訓硬件設施;再次,應加強師資的培養,采用科學、合理的激勵措施,激發教師開展社會培訓的積極性;最后,增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實現校企聯合辦學的目標。
2.3 學校應完善社會培訓系統。首先,明確中職學校社會培訓的定位,利用自身優勢占有優勢。中職學校根據自身師資水平及實踐基地狀況,有針對性的開展相關專業的崗前培訓、從業資格培訓、社區文化培訓、農民工專業技能培訓、下崗工技能培訓等課程,為當地經濟發展貢獻力量。其次,中職學校應做好社會培訓品牌包裝。
2.4 增強與高職、高等院校的交流,實現資源共享。中等職業學校的社會培訓競爭力主要來自于高職院校或高等院校,加強與競爭對手的溝通交流,通過資源共享提升社會培訓的整體水平。另一方面,中職學校在利用對方成功經驗的同時,也應充分認清自身的優勢及特點,為學校社會培訓的準確定位提供可靠信息。
參考文獻:
[1]鄭顯虎.中等職業學校的社會培訓探索[J].中等職業教育,2011(8):13-14.
[2]李慈云.中職學校開展社會培訓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教育(上、中旬),2013(24):39-41.
[3]袁蓉.終身教育之培訓:中職學校生源的有效補償[J].企業導報,201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