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秀
【摘 要】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最基層的教育,是奠定各項教育的基礎。而小學語文教學則是各學科教學的基礎教學。沒有小學語文教學其他學科的教學就會舉步維艱,更談不上什么有卓越的成就了。語文教學是所有學科整個教學體系的精髓,沒有哪個學科能取而代之。那么讓語文這個學科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就需要教師靈活的駕馭與理解。小學語文——這個所有學科中基礎的基礎,怎么讓小學生掌握這門學科的要領,除了需要掌握相應的語文基本知識外,教學中正確的處理自主、合作、與探究的關系,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與運用這三者將會對孩子的一生受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合作探究
一、合作學習的內涵
合作學習是指從學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出發,創設一種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通過學生之間一系列的相互幫助和教師指導等相關活動的交互作用,完成一定的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以達到每個學生在認知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積極發展。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它有以下幾方面的要素: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特點與概念表述。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策略
(一)通過同桌與小組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學生的同桌是最好的合作學習伙伴,他們日日相處,是最好的“鄰居”。當我們走進每一教室,仔細觀察學生的桌面時,會發現有的桌面正中間有一條用刀或筆劃過的界線,他們為維護自己的“領土完整”進行了許多次“戰爭”。根據這一現象,我們要從抓好同桌合作學習入手,讓同桌在合作學習中建立感情,密切同桌關系,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味到小集體的力量,除了引導學生處理好“借借找找”的鄰里關系,我還引導他們共同探索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另外,以小組為活動的基本形式,把班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共同承擔一個項目,或幾個人結合成小組,利用合作探究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通過交流實現資源共享,通過交流進行優勢互補,通過交流達到博采眾長。開展語文小組合作學習,要讓學生做好分工,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中承擔個人責任,使學生在活動中互相支持、相互配合,遇到問題能協商解決,達成共識,討論結束再由中心發言人歸納總結交班級交流。這樣,讓學習小組同學處于一種動口、動手、動腦互相合作的和諧狀態,進而產生情感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生共同提高、共同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學習的合作時機
合作學習并非時時都可進行。它要求從學的需要出發,從實效出發,要學有目的,學有質量,學有效果。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有提高,有發展,使學生有啟發,有收獲。因此適時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不僅可以創設平等、寬松的教學環境,優劣互補,提升課堂效率,還可進一步激發合作興趣,使合作學習形成良性循環。在語文學習中,有很多適合合作學習的時機。我們常會碰到優美生動的文章,如果合作研究其優點,人均發現一兩個,一組就可講出七八個;也會碰到對描述的文字不理解的片段,幾個人一合計,意思就會豁然開朗;碰到小學生喜歡的童話課文,合作演一演,就使學習更有趣了。
(三)引導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給予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機會,因此,開展合作學習就要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情境。教師在不同的學習過程中應創設一切條件、機會讓學生通過合作來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多種識字方法和鞏固生字的方法。如教學兒歌中的生字時,可讓學生自己讀兒歌,不會的字看拼音多讀幾遍,再請教同桌,互相教一教。或是組長任意出示生字卡片,其他人進行搶答比賽,讀得不準的由組長負責教會。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很高,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他們自發鼓掌坐好,表示慶祝大家通過合作又學會了新知識。最后教師詢問:誰幫助同學學會了不認識的字,使自己體驗到助人的自豪,使別人體驗到受助的溫暖。(現在連學生鼓掌鼓勵學生都是在教師的要求下統一完成的,這就嚴重地制約了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地位的發揮)。
三、結語
美國教育評論家埃利斯指出:“合作學習如果不是代表當代最偉大的教育改革的話,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很顯然,它的積極作用是肯定的,關鍵是看我們教育工作者如何真正理解和掌握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然后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加以靈活、恰當的運用了。使合作學習真正走向神性合一,才是真正有效的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