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紅英
【摘 ? ?要】語文考試遭遇不少口誅筆伐,抨擊最嚴厲的就有閱讀題的參考答案。閱讀本就私人化,為了松綁,教師平時可多多鼓勵學生多樣化、個性化解讀課文,解放思維、尊重性靈。筆者以《氓》的一個課時為例,探索個性化解讀之道。
【關鍵詞】自主 ?發現 ?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34
一、討論比興,學生為主
師:有同學提到婚變時,說他們的婚姻像桑樹掉葉,為什么?二者有什么關聯嗎?
生:“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代表兩人的愛情正當甜蜜,就像桑葉那樣新鮮潤澤,很美好的樣子。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象征愛情在婚后漸漸冷卻降溫,不復美好。
師:這種寫法和我們上節課的哪個知識點很像?
生:“比”。它放在作者欲言之事的前面,又像是“興”。
師:既是“比”又是“興”,“比興”“比興”嘛。很好。還有其他解讀嗎?
生:桑葉的“沃若”像女子年輕貌美的階段,桑葉枯黃掉落暗示女子年老色衰。
師:有道理。桑葉由盛變枯的過程比喻了美人遲暮的變化。
師:哪里還用這種手法?
生:“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斑鳩啊,不要貪吃桑葚,會頭昏。就是說女子過度沉迷愛情會無法自拔。“桑葚”就比喻了愛情,“貪吃桑葚”就比喻了“沉溺愛情”。
師:解釋詳細到位。
生:“淇水湯湯,漸車帷裳”也是“比”,女子出嫁時,經過淇水,水流波濤洶涌,濺濕車帷,感覺很不詳。暗示婚姻可能會不順。
師:嗯,新婚時有很多講究。你的解讀有道理。似乎也可說女子正在回娘家的路上,又該如何理解呢?
生:險惡的環境,象征女子此時的遭遇,被丈夫拋棄,家人又不理解。
師:你的思維非常靈活。此處最大的作用是暗示,暗示后來的婚姻不順,也能暗示此時婚變的形勢。如果只簡單把它看成一處寫景,你們又怎么看呢?
生:可怕的環境描寫,襯托歸家女主人公悲涼的心境。
師:嗯,景語始終是情語。
生:還有“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淇水和隰水再寬廣,也終有個邊岸,好像在說,我對你的忍耐也有個限度。
師:言之成理。
生:我覺得女主人公想表達的是,我對你的愛,已經被你的殘忍無情毀的差不多,到了盡頭了。
師:好!讀得很深入,將自己帶入了文本。
生:我覺得在控訴那個氓,說哪怕是那么寬廣的淇水和隰水,都有個岸。而你婚后的行為,卻沒有任何原則,你的暴行,無盡無邊,何時才到盡頭呢?
師:對,這是一種反比。同學們的解讀越來越深刻了,讀出了女子對丈夫的控訴與怨恨。
二、學生為主,論述人物形象
1.這是個什么樣的女子?
師:他們是什么樣的人呢?要有理有據。
生:“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可看出,她溫柔,善解人意;“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可看出,她純真多情,鐘情可愛;“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可看出,她任勞任怨,吃苦耐勞。
生:她純真,不世俗,不嫌棄男子家窮,“自我徂爾,三歲食貧”。離開男子,果敢決絕,不哭哭啼啼,不一哭二鬧三上吊。
師:估計你和她一樣剛烈堅強。
生:她很傻。男子求婚,媒人都沒有,她就答應了。而且她吃苦多年了,才離開。
師:很與眾不同,你們怎么看?
生:古時候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對自己的婚姻大事有些草率。
師:哦。這的確不符合當時的規矩與習俗,少了婚姻的保障。那同學們都贊同說她草率嗎?
生:“氓”的確不太符合規矩。但女子沒有完全喪失理智,她溫柔地勸說男子,找個媒人來。對男子的鐘情,是她對自己本心的遵循,是她沖破世俗禮規的決定,說明她勇敢堅毅,是個勇于去愛的不一般的女子。
師:深刻又獨到,看來你也是個不會循規蹈矩的人。
師:至于她這么多年才離開,你們贊同說她傻嗎?
生:她傷心失望是因為男子的變心。而男子變本加厲的行為,肯定不是一時半刻的事。
師:這個解釋說得通,不錯。還有什么解讀嗎?
生:男子變心有個過程是一個方面,還有就是這個女子很有可能一直沒有絕望,她一忍再忍,對男子寬容等待,肯定也有男子回心轉意的希望。男子一變化,就對婚姻放手,顯得不珍惜愛情。
師:你的心思如此細膩!完全揣摩了在不幸婚姻中女子掙扎的糾結心態。觀點很成熟。
2.這是個可恨的男人?
師:看來這是個溫柔勤勞的、純真癡情的、能沖破世俗,敢愛敢恨的女子形象,那這個氓呢?
生:負心漢,如此溫柔可愛、任勞任怨的女子,他不懂得珍惜,很可恨,也很傻。
生:最令人可恨的是居然“至于暴矣”,太冷酷無情。
生:用“蚩蚩”的假象來騙取女子的愛,很狡猾。
師:不愛女子,就是要騙女子嫁給他做牛做馬?
生:應該說曾經對女子有過真愛,詩中寫有“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過他很不負責任,不能維護一個家庭。
師:這個肯定得好,有理有據。同學們認為這個婚姻悲劇主要原因在他。你們聽到這個男人的辯解了嗎?
生:怎么可能聽得到?通篇都是這個女子的自述。
師:那你們覺得這個婚姻失敗的責任都在這個男子身上?
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受到了沖擊,有些困惑地看著我。
師:婚姻失敗,至少從女子的自述中看出男子有不能原諒的地方,他的暴力與反復無常。
生:這個女子也有可能有錯?只不過她不說而已?
師:有可能。
三、學生為主,探討悲劇根源,老師補充
師:這個悲劇的根源是什么呢?
生:女子年老色衰了。
生:“士也罔極”,男人天生容易變心。
生:主要還是那個社會,女子太弱小了。
師:都對,男尊女卑,婚姻制度極度不公平,男人高高在上,女子做小伏低,努力恪守三從四德。
播放幻燈片,展示“男”和“女”的甲骨文寫法。
師:男人是能下地下田干活的,擁有勞力,右下邊的力,為什么畫得長長的?就是寓意男人有寬廣的臂(下轉第110頁)(上接第135頁)膀,有強健的身體與強大的力量。而這個“女”字呢,像什么?
生:一個跪著的人,像奴隸。
師:對,雙臂交叉相握,屈膝跪在地,非常卑躬屈膝。根源是什么?
生:生產力決定上層建筑。男人有力量,女人為了生存,自然就得聽男人的。
師:一語中的!經濟基礎是多么重要。不管她再怎么完美,只要她年華老去,價值不再,就有可能被丈夫隨意拋棄。因為她們沒有實力,誰會來為她爭取幸福呢?
師總結:為了能夠自愛,只能自強,才有自主的人生。感謝《氓》告訴我們深刻的教訓,它值得我們銘記在心,時常自勉。
課后反思:我不唯教參為尊,盡力促使學生發動思維,做出各種解答。這似乎才是意蘊豐富、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一節課下來,同學們活躍了思維,展開了想象,體悟了語文的意蘊美,收獲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