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倫
【摘 ? ?要】在我國的教育課程體系中,數學占有重要的地位。數學學科作為基礎教學課程的重點學科,也是理性思維教學的重點。那么,在學生思維學習和身心發展較為成熟的高中學習階段,應該如何才能讓數學既有理性思維訓練和養成的作用,又具有人文性的影響,對學生終身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這值得我們思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學改革 終身學習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108
一、高中數學的教學改革要兼顧理性思維發展和人文性的影響
在我國的教學系統中,高中數學是處于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較高階段。高中數學和初中相比,從教學內容、教學難度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別。相比之下,高中數學的教學內容涵蓋更廣,理論性的知識所占的比例更多,同時對理論知識的獨立運用也要求更高;整體來看,高中數學要求學生要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抽象思考能力。從教師的教學方面來看,高中數學在教學中強調數學理論知識的系統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嚴格進行論證、推理,要注重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思想的培養。同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在初中知識的基礎上建立結構性更強的數學邏輯思維知識結構。這樣一來我們不難看出,在傳統的高中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理性思維培養更注重,他們強調學生的理性邏輯的鍛煉和快速發展,以求學生能夠更快的提高自身的成績。從知識全面性的角度,和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這種傳統的“求高分”教學方法是不能夠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的。
高中階段的學生身心處于快速發展、逐漸成熟的階段。他們的思維觀念在迅速的建立,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引導的學生身心發展保持正確方向。而單一的強調學生現階段學習和進步的教學方法是不具備長遠發展的眼光的。數學作為培養學生理性邏輯的重要課程,在鍛煉學生的理性思考方式的同時,應該兼顧教學的人文性,強調數學也具備的人文修養。高中數學人文性的體現主要是在教師授課過程中對學生的習慣養成、興趣培養、觀念道德養成等方面的影響。這里,我們強調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的樹立和習慣的養成。終身學習是一種進取的人生觀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改變反復強調邏輯的教學方式,與之相對的是要增加人文性的內容,比如說在教學中增加數學名人軼事,改變學生對數學的刻板印象,用名人軼事鼓勵學生學習;或者改變教學的方式方法,增加學生探究式學習的內容,讓學生獨立自主的探究問題,尋找解決方法,從中體會探究與學習的樂趣。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有意識的保持學習狀態,增強自身對學習的自覺要求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高中數學的教學要注重以學習樂趣、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的學習和進步都離不開學生保持對學習的興趣。高中數學課程由于在課程體系偏向于理性邏輯課程,難度較大。對學生來說,高中數學不僅是一門課,更是一個挑戰。很多人在挑戰失敗時,就喪失了繼續學習的信心,也因此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對抽象性強的高中數學課程感興趣,樂于學習數學呢?這是很多高中數學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
在高中數學課上最常見的授課方式就是例題講解。我們常常聽到“一個題講完一節課”的調笑之語,而這也是真正存在在高中數學課上的教學現象。作為老師,這樣講學方法讓我們自己都感到疲憊,更何況是一直處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狀態的學生。顯然,這種一直由老師講授解題方法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了。高中數學教師必須改革教學方法,要讓學生發揮主觀的能動性,主動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教學必須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來說,就是教師是要增加師生互動環節,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是一個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很好的辦法。我們就高中數學的幾何內容具體說明這一方法:高中的立體幾何教學內容重點是學習思維構建立體幾何的拆分圖和平面圖,即是學生要憑借平面圖在腦中構建立體幾何圖形。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充分的運用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課前自行準備好完整的紙質立體幾何模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出幾幅不同的幾何拆分圖,讓學生自己動手將立體幾何拆分成平面。這樣學生能從手到腦的運用,他們能夠自己思考圖形的拆分方法,并且每一種平面圖相對應的復原幾何體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這樣的教學方法也告訴學生,高中數學課程就不僅僅是單一的思維邏輯訓練了,數學課程也結合了手腦聯合的學習方法。課堂氛圍輕松活潑,學生動手又動腦,他們感受到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自然會產生學習的興趣。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穿插這樣的學生活動,不僅能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保持一種動手動腦學習的意識,在長期的學習中保持這種意識,最終學生就會養成終身學習意識。這就是一種一舉多得的教學方法。
三、高中數學教師要激發學生主動建構理論和現實的立體聯系
終身學習意識不僅僅是教師提倡的,更是我國教育現狀對學生發展提出的長期要求。終身學習換一種通俗的說法就是要求學生能在現實生活中保持學習,這也就要求學生能夠建構理論學習和現實的立體聯系。這樣的要求也在我國的基礎課程改革中得到了體現,從高中數學的新教材中可以看出,新課改對數學在現實中的運用非常重視。所以,高中數學教師就要根據新教材和新要求,改善自己的教學結構,靈活的運用教材內容,幫助學生構建理論和現實的立體聯系。這一點就以高中數學中的統計學內容為例:人教版的高中數學教材中,統計學一章的內容明顯和其他章節有所區別,統計學一章中大多是以閱讀與思考的形式生成的教學內容,也就是說,教師在進行統計學教學時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從教學的內容上來看,這一章節和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廣告概率問題、生產中的樣本和質量控制問題等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十分多。在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就要注重統計學的理論教學和生活實際的結合,讓學生在學會理論的同時,能夠理解統計的現實運用、能解決現實問題。這樣,學生就能構建數學理論和現實生活的立體聯系,能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能用數學解決現實問題,這種聯系就能促進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保持學習的狀態,最終就能促進學生終身學習的發展。所以,高中數學教育和學生的終身學習意識養成之間是存在深刻的聯系,是互相促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