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宇
摘 要:校企合作在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學生實踐能力、專業建設水平等方面具有獨當一面的重大作用。因此,職業學校在校企合作工作中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拓寬校企合作的形式。本文通過對筆者所在學校校企合作成功案例進行分析,重點闡述校企合作緊密型基地建設的內涵、形式、意義,對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進行探索。
關鍵詞:校企合作;緊密型;基地建設
1.校企合作緊密型基地的定義
校企雙方為了能更好地在實踐教學、人才培養和學生就業等方面合作,開發出了校企合作緊密型基地,以便能在各個領域展開全方位的合作,最終實現雙方共同獲益局面。這種合作緊密型基地,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學生實習、就業推薦,增加了雙方的合作項目與經費投資。在這種新型合作關系下,校企合作關系更加穩定。
2.校企合作緊密型基地建設的意義
建設校企合作緊密型基地能夠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產學科研水平有效提升,促進學校招生及增加就業,體現“教育教學、產學研、招生、就業”的綜合辦學特色,既能使學校獲得快速的發展、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又能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能力,為企業提供人才,使得學校與企業能夠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共贏。
3.校企合作緊密型基地的合作形式
(1)在緊密型基地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合作企業可以參與學校的教學建設,并可以委派專家參與課程的教學工作,企業技術人員或領導還可以到校舉辦各類指導性講座。
(2)合作單位批量接受相關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校企雙方校內外實訓基地共享,對學生的現場技術工作經驗積累和跟蹤管理服務起到實際效果。
(3)合作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實習崗位,讓在校教師在企業進行上崗實踐,舉辦教師職稱培訓,使其參與企業生產與技術管理,幫助教師獲取教學職稱資格,最終成為教師職稱培訓場所。
(4)校企合作雙方積極開展產學科研合作,利用自身優勢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合作完成高級課題的申報,獲取前沿科技研究成果。
(5)校企合作雙方可以進行專業人才培養,企業參與學生的教學過程,定向培養專業對口人才,增加畢業生的就業機會,減少人才的流失。
(6)在合作中,學校可以為合作企業開設各類職工培訓課程,以提高企業員工的理論知識和工作能力。
(7)合作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資金,增強學校基礎建設,同時設立各類企業獎學金,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企業的就業知名度。
(8)合作單位向學校投資或捐資(捐物)參與辦學,對專業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各類比賽等專項活動進行贊助幫扶。
(9)定期聯合開展文化活動,企業與校園文化相互融通,宣傳合作辦學成果,擴大校企雙方社會知名度。
4.校企合作緊密型基地建設案例分析
江蘇新美星包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高端液體(飲料)包裝機械的專家。目前,該企業已經建起兩座制造、研發基地,成為國內最大的液體包裝制造工廠,公司總部位于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該企業所需畢業生涉及的專業主要包括機械裝配、電氣自動化、機械加工等。
筆者所在學校通過與該企業洽談,設立了“新美星”訂單冠名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方式,培養以“駐外服務工程師”為目標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學校與企業聯合招生,編入冠名班,成為企業的準員工,具有雙重身份。在合作中,企業與入校學生簽訂《學生就業協議承諾書》,雙方有權利進行相互選擇,實現了學生在校學習與入職培訓的有機結合,最終實現人才的培養招聘計劃。
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編寫教學大綱和教材,并共同培養學生。根據職業標準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按照崗位任務、工作內容開發教學內容,共同委派教師采用交互訓教的方式授課,實施以崗位能力培養為根本的師帶徒方式教學,把企業崗位考核標準與方式和學校考核辦法相結合評價學生的學業,融合企業、學校管理標準和管理方式,實施剛柔相濟的教學管理制度。
在教學過程安排上,前兩年通過工學交替,每學期在廠實習教學一個月,第三年在企業實習現場鍛煉一年,經考核合格后正式成為“駐外服務工程師”,享受規定待遇。第一學期重點加入冠名企業文化、職業素養等課程,以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對冠名企業的認同感;第二學期至第三學期緊密圍繞冠名企業產品特點,結合學校專業知識課程安排企業專業課程。
校企合作緊密型基地建設是當前各類職業院校重點工作之一。校企合作唯有因地制宜、因時而異,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堅持市場導向、校企雙贏、服務企業、目標統一的原則,雙方共同發力,方能實現持續、深入、和諧發展,職教夢的美好愿景才能得以更好實現。
參考文獻:
[1]吳升剛,單錦寶.“訂單式”——高職緊密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8(05).
[2]徐 珺,蔣炳威,王陽華.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動力機制的缺失與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6).
(作者單位:徐州機電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