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麗霞
摘要:鐵路廠辦大集體改革有利于促進鐵路的規范管理,幫助這些企業提高管理效率,增強發展的動力與活力,并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為此,文章對鐵路大集體企業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總結了新時期鐵路大集體企業的改革思路與解決對策。
關鍵詞:新時期;鐵路廠辦大集體改革;改革思路;難點問題;解決對策
廠辦大集體即指“國有企業興辦的集體企業”。這類企業在計劃經濟時期及改革開放初期,曾為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和安置社會就業發揮過重要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廠辦大集體逐漸脫離主辦國有企業的懷抱,走向市場。由于廠辦大集體“先天不足”,產權不清、機制不活、冗員嚴重,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競爭的需要,生產經營和企業發展陷入困境,大量企業停產半停產,職工待業,離崗失業成為制約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一、鐵路大集體企業的現狀
廠辦大集體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及部分中部省份,大約涉及20多個省份,其中東北三省的集中度最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多數廠辦大集體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競爭的需要,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日益突出。
(一)廠辦大集體自我生存發展能力弱,多數處于關停狀態
廠辦大集體創辦時多為主辦國營企業提供配套業務,長期依附于主辦國營企業,自身缺乏必要的設備、技術及人才,自我生存能力差。由于廠辦大集體具有規模小、冗員嚴重、機制不活、管理不善等“先天不足”,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大多數廠辦大集體處于資不抵債、門關人走的狀況,關停企業超過60%。哈爾濱鐵路局的情況更為窘迫,目前,全局共有廠辦大集體672家,能夠維持經營的有120家,占廠辦大集體總數的17.9%;瀕臨關閉破產的有552家,占廠辦大集體總數的82.1%。
(二)離崗職工眾多,再就業問題突出
廠辦大集體的大量停產半停產,直接導致大量職工離崗失業。同時,由于廠辦大集體多為配套型、服務型企業,職工技能比較單一,離崗后再就業十分困難,多數職工失去正常收入來源。從哈爾濱鐵路局情況看,截至到2011年底,全局廠辦大集體在冊職工69203人,其中在崗職工為19057人,占在冊職工人數27.5%。離崗職工為50146人,占在冊職工人數的72.5%。
(三)社會保障問題突出
廠辦大集體生產經營長期困難,在社會保險方面普遍存在參保人員少、繳費基數低和拖欠保費嚴重等情況,職工難以享受國家的社會保障政策,長期積累下來已成為社保領域的困難問題。
(四)廠辦大集體與主辦國有企業間的關系復雜
突出表現為產權關系、人員關系和債務關系復雜等。也正是由于兩者間難以扯斷和理順的諸多復雜關系,使廠辦大集體問題成為制約國有企業包括廠辦大集體自身改革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改革難點
(一)關閉集體企業的實施具有操作難度
在鐵路廠辦大集體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對于一些不適宜繼續經營的集體企業要關閉,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實際的推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方方面面的阻力,面臨著很多困難與阻力,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推進改革的順利進行。
(二)不易確定補償標準
在人員安置工作中,如何確定補償標準也是一個難題。由于很多集體企業的基本情況不同,一些人員在此過程中也受到了不同方面的利益影響,很多復雜的原因都會影響補償標準的制定,如何確定一個相對公平的補償標準成為改革推進中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
(三)很難進行資產處置
在資產處置方面主要存在著兩個方面的難題:一是集體資產的產權歸屬問題。我國現有的相關規定存在著一些相互矛盾之處,如果按照18號文機械能資產處置,用凈資產支付解除在職集體職工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后的剩余部分,那么很多經濟效益并不差的企業也將面臨著資產處置的問題,很多企業的凈資產總量較大,如果仍然按照這一規定進行處置,那么會導致資產產權追索的難題。
(四)不易籌集補償資金
難以籌集補償資金也是廠辦大集體改革推進中的一道難題。政府的資金支持有限,補償資金還需要很多社會資金的加入,這樣才能維持補償工作的順利開展。但是,目前很多社會資金缺乏投資的熱情,導致補償資金不足,這也阻礙著改革的順利推進。
三、新時期鐵路大集體企業的改革思路
(一)企業層面的改革思路
要將廠辦大集體與主辦國有企業徹底分離,通過公司制改革或清算解散、關閉破產等多種方式,使廠辦大集體這種特殊的企業組織形式退出經濟活動領域。
(二)職工層面的改革思路
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妥善安置職工,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廠辦大集體職工的勞動關系和身份是計劃經濟時期用工制度的產物。長期以來,廠辦大集體與國有企業一樣,用工制度固化,已經演變為事實上的終身制。職工一進入企業,就與企業形成了管理與被管理、保障與被保障的關系。職工成了“企業人”,生老病死都與企業息息相關,職工對企業有著強烈的依附性。廠辦大集體改革,要使職工真正走向市場,實現廠辦大集體職工由“企業人”向“社會人”的質的轉變。
四、新時期鐵路廠辦大集體改革措施
(一)無償讓渡部分資產及土地使用權,以安置職工
鐵路廠辦大集體經營所需資金、土地、廠房和生產設備,大部分是來自于鐵路局的無償(將資產無償劃轉給廠辦大集體或其所有權仍歸主辦國企,廠辦大集體無償使用)資助,只是投資或借貸關系并不明確,產權關系不清。對此部分資產,可參照八部委《關于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員的實施辦法》規定,由哈爾濱鐵路局無償讓渡部分資產及土地使用權,用以幫助安置廠辦大集體職工。
(二)按實事求是原則妥善處理鐵路廠辦大集體債權債務
首先,軋差處理廠辦大集體與鐵路局間某一時間段內的債權、債務。軋差后,鐵路局償還所欠廠辦大集體的債務;廠辦大集體所欠鐵路局的債務,在其凈資產不足以安置職工時,由鐵路局豁免,并按規定程序報批后沖減國有權益。其次,廠辦大集體要依法認定拖欠職工的工資等債務,制訂債務清償計劃,通過資產變現等方式積極籌集資金償還。第三,廠辦大集體拖欠的金融債務,要明確債權債務關系,落實清償責任,不得以改制為名逃廢債務。
(三)依法妥善處理廠辦大集體在職職工勞動關系
《勞動合同法》規定,廠辦大集體改革,對在職集體職工勞動關系的處理可以采取兩種方式:一是與在職集體職工解除勞動關系;二是改制企業與在職職工協商變更勞動合同。同時,參照《關于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員的實施辦法》規定,要依法妥善處理改制、關閉或破產的鐵路廠辦大集體職工的勞動關系,依法補償與解除勞動關系的在職職工。
(四)改革鐵路廠辦大集體職工社會保障政策
鐵路廠辦大集體職工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后,就業扶持政策執行國家現行規定;各項社會保險關系按規定接續,符合條件的,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凡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鐵路廠辦大集體的困難職工,應按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做到應保盡保。
廠辦大集體普遍困難,參保面低、欠繳保費情況嚴重,為妥善解決社保問題,切實維護職工權益,應區分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
首先,廠辦大集體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前,欠繳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應足額補繳。個人欠繳部分由個人補齊;企業欠繳部分,經有關部門認定后,可制定補繳計劃,分期補繳,但企業繳費劃入職工個人賬戶部分和職工個人繳費部分應一次性補齊。關閉、破產的廠辦大集體確實無法通過資產變現補繳的基本養老保險欠費,除企業繳費中應劃入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部分外,可按有關規定報經批準后核銷。
其次,對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廠辦大集體在職集體職工和退休人員,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切實措施,按照自愿原則,納人基本養老保險范圍,并根據未參保人員的負擔能力和年齡情況合理確定繳費標準。
(五)加強對鐵路廠辦大集體改革中補助資金的監管
鐵路廠辦大集體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期間牽涉到大量資金,因此,加強此過程中的資金監管也是改革能否獲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對此,財政部已然做出了規定,要求鐵路總局強化補助資金管理。遵照財政部文件要求,鐵路總局應適時上報資金清算報告或申請報告,交由上級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審核、清算或撥付。此外,按照上級要求,應制定專門的監管、領導小組,監督檢查對補助資金使用管理,并進行重點審計,嚴格處罰虛報冒領、擠占挪用的。
五、結語
鐵路廠辦大集體改革是一項牽涉面廣的改革,對鐵路企業的運營將產生巨大影響,同時也會面臨諸多風險。為此,主辦企業必須切實負起責任,樹立起改革的信心與決心,在具體改革步伐中周密部署、妥善安排,精心設計具體的實施方案,有效防范改革推進中的各種風險點,做好多方面的防控措施,確保改革過程的順利、平穩推進。
參考文獻:
[1]康衢.鐵路廠辦大集體改革的思路[J].鐵道運營技術,2014(01).
[2]何琬,袁圣韻樂.廠辦大集體改革案例分析與經驗啟示[J].中國集體經濟,2013(13).
(作者單位:哈爾濱鐵路局集體經濟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