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財
摘 要:在素質教育視閾下,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日益重要。在Photoshop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仍舊以書本為基準來開展教學,忽視與學生的有益互動,導致課堂效率低下,難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文以此視角展開對Photoshop課堂教學方法的探討,提出促進教師與學生良好互動的具體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Photoshop教學;師生互動;行動導向教學法
一、師生互動在高校Photo-
shop教學中的運用現狀
經濟與科技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拓寬了人們認識世界的渠道,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更是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增添無限精彩。攝影作為目前移動智能設備所必備的重要功能之一,備受人們的青睞。Photoshop作為實用便捷的圖形圖像后期處理工具也日益走進人們的生活。Photoshop課程在高校中的普遍開設是順應時代潮流的選擇。然而在許多高校Photoshop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片面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講解,強化學生對相關理論的記憶,以應對后期計算機基礎理論中對Photoshop理論的考查。
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互動僅限于生硬的你問我答,并非基于實踐操作的交流和深入溝通。這就促使很多學生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很難有效地將其應用于實踐之中。加之教師在教學中是運用課本中的案例來傳達實際的操作步驟,教學方法單一,難以達到實際的學習效果,學生可能會因此對理論產生厭惡,甚至排斥相關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的嚴重脫節,不僅導致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逐步削弱,而且不利于維持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高校Photoshop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
在高校Photoshop課堂教學中,促進教師與學生的良好互動,必須采取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對相關教學經驗的總結與思考,筆者認為,應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踐行下面幾種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體而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方法。
1.案例分析法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穿插案例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環節。教師基于課本理論,設定適當的學習任務和目的,以此插入相應的案例,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自由想象,發散思維,多向思考。
案例的分析沒有具體的標準答案,
而是站在發展的角度設定開放性答案,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可以自由地暢談自己的想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適當引導,逐步發掘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小組協作能力,使其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探究學習法
高校學生所處的階段是成長的重要時期,對未知的好奇構成其主動認識世界、探索新事物的主要動力。因此,教師應當把握這一特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引入探究學習法,激發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這是因為,這一時期,教師在課堂上若依舊照書本泛泛而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在課堂上精力不集中,因此有必要設置一定的懸念來引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通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進一步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特別是在Photoshop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實際經歷向學生提問,諸如在處理照片后期的時候,針對具體的情況應當采用Photoshop的哪些功能來實現等,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經驗來尋找答案。
3.評價激勵法
評價激勵法是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拉近師生距離的重要方式,在任何學科中都同樣適用。高校學生在Photoshop課程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側重實踐運用而忽視理論積累。以理論為依托能夠更好地作用于實踐操作,更好地處理圖形圖像,做出優秀的作品。因此,作為教師,應當及時發現學生的變化,對學生的進步予以表揚和激勵,不斷促進其學習的積極性。
評價激勵法在Photoshop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十分有效,通過這種方法,教師可以及時指導學生的實踐操作步驟,對其操作行為給予客觀的評價,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其能在以后Photoshop相關技術的運用中更加得心應手。
綜上所述,Photoshop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教學方法的使用,多與學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教學任務,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同時,對于高校學生來講,教師的角色應順應時代的潮流作出相應的轉變,增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拉近師生距離。這樣,有助于課程內容的順利開展,在和諧良好的課堂氛圍中使學生吸收理論知識,在潛移默化中作用于實踐操作。
參考文獻:
[1]欒 健.Photoshop教學中如何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5(09).
[2]王 艷.任務驅動模式在Photoshop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教育(教學),2014(02).
[3]王 研,冉 超.案例教學法在Photoshop教學中的實踐和探索[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02).
(作者單位:南寧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