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鳴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已經發展為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也受到廣大教師的贊賞,并在數學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教學過程中,情境的創設要與現實教學中的問題相符合,創設學生容易理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更加有效地接受知識的學習,提高數學知識學習的趣味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作綜合考慮,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把學生引入課堂學習中,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情境教學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處于萌芽階段,因此對數學的學習需要創設一定的數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數學的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模式就是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數學知識學習,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情境問題。問題情境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促進小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智力的開發,培養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
一、小學數學趣味性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創設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問題,問題情境的設置要符合小學生的日常的生活。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鐘表的數學問題的時候,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出謎語的幻燈片,加上幻燈片的背景音樂,最后讓學生把這個謎語猜出來,并進行諸葛的解釋,謎語問題如下:
1.有家兄弟真奇怪,不吃飯來不休眠,一天到晚轉圈圈。(猜一物名)(謎底是時針、分針)
2.上午不是上午,下午不是下午。太陽在中間,兩針親密無間。(猜一鐘點)(謎底是12點)
猜謎語的活動可以有效地調動小學生的思考興趣,把教材中的鐘表知識改編成謎語,讓學生進行謎語競猜,既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對數學知識進行了鞏固學習,調動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活躍程度。學生通過對謎語的分析,既運用了數學知識,又開發了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小學數學目的性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
教師在數學課堂中的情境設置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設置,問題的設置要符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和方向。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設置很多的問題,但設置的問題要符合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如果問題的設置沒有中心,就會把握不住課堂教學的中心,從而影響數學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有針對性,要明確學生在本節課中通過問題能夠學習到哪些知識,能夠對學生有什么層次的提高。因此,問題的設置應當符合教學目標,并涉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的問題。例如,教師在教學“千克的認識”的時候,應該這樣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在多媒體中播放大象和螞蟻掰手腕的比賽,在圖片中螞蟻還沒有用力,大象就打敗了螞蟻,讓學生討論這樣的比賽是否公平,然后讓學生回答,得到的答案是“不公平”。然后讓學生解釋為什么會不公平。在學生看來,大象的重量大,而螞蟻的重量小,相差懸殊,所以螞蟻才會輸。教師再問:用什么樣的方法可以知道大象的體重比螞蟻的體重大?從而為學生引入本節課的重點,可以通用體重計測量千克,然后讓學生認識千克的具體概念。教師通過問題對學生一步一步地進行引導,最后引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這樣不但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提高課堂的聽課效率。
三、小學數學游戲化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
貪玩是小孩的天性,對于小學生來講,則非常喜歡各種各樣的游戲,所以在進行數學教學中,則可以設置一些游戲化的問題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小學數學知識相對較少,內容簡單,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設計一些游戲或者活動,在游戲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有一點一定要注意,關于游戲情境的設置要與本節課的內容相符合,應緊緊圍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展開。鑒于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也要強化游戲時的學生管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果是低年級學生,在數學教學中數字的掌握應該是重點,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只是采用簡單的認識背寫的枯燥方式,自然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很低。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中利用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么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學習1~50的報數時,可以讓學生這樣做,凡是報10、20、30、40、50這些數字的時候,都要讓學生起立回答,之后將其寫在黑板上,如果遇到帶有2的數字,則就要讓學生起立并鼓掌,不報數,下一個人繼續報數。在此過程中,如果出現報錯數或者做錯的學生,也需要表演節目,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讓學生集中精力學習。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更有助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通過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中運用問題情境的教學模式,可有效地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實踐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于清華,張文利.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09).
[2]王慶兵.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影響因素微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8).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