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玲
摘 要:新課程改革提出,小學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以學生發展為根本進行教學,營造出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目的。主要圍繞新時期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本課堂進行分析,以為廣大教育同仁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本課堂;教學效率
生本課程的創建和實施是在合作式教學和探究式教學兩種教學模式以及自主性教學理念的有效實施下進行的,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而小學數學的學習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生地位
建立生本課堂,第一步就是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作為組織者和領導者,一般都是按照自己的教學知識儲備和教學經驗進行教學,年復一年采用的都是一種教學方法,其教學思路已經遠遠落后于時代潮流,而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地位一直處于被動,教師說什么,學生就做什么,自主學習能力幾近為零。因此,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本課堂,必須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通過思想教育和教研活動以及學校周會、例會等傳播先進的教學思想,逐步轉變教師的落后觀念,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地位。
二、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鞏固學生地位
建立生本課堂,第二步就是要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吸引到學科學習活動過程中,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通常都是“教師主講,學生被動聽課”的陳舊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很少主動思考問題,只是坐等教師的答案講解,從而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受到了禁錮,學習效率自然也不會提高。因此,教師應該多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行授課,努力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落到實處,不要把建立生本課堂變成一句響亮的空口號。其中探究式教學法和合作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較為常見,探究式教學法就是讓學生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而合作式教學法則是利用生生之間的友愛關系進行互助教學和參與教學的有效教學模式之一。
總而言之,新時期倡導的生本課堂應建立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基礎上,采取創新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促進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裴光勇.把課堂還給學生,就會有精彩:駿景小學數學生本課堂觀感[J].師道·情智,2013(11).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