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定新
摘 要:實施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也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新課改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和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并非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全盤否定。所以,小學數學教學要適應社會的時代發展要求,努力加強課堂教學評價,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改進評價方式。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實踐能力;激勵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行課堂的評價主要是以教師為主的單一評價模式,這樣的評價模式弱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制定出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和教學水準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傳統教育評價只注重結果,而很少關注過程。新課程的實施,倡導的是教育的過程、成功的體驗和自我的肯定,突出參與性評價,既要凸顯教師的主導地位,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著重在師生平等對話式評價上下工夫。
學完找規律這一知識時,在拓展練習中我給學生設計了一道題:找規律2,3,5,8,□。當在屏幕上出現練習題時,大家踴躍思考,紛紛找尋答案。一學生說:5加8等于13,第三數等于前兩數的和。又有學生則發表不同意見,認為后一個數與前一個數的差每次都加1,明明是2+1=3,3+2=5,5+3=8,8+4=12嘛,怎么會是13呢?真沒想不到,小小的課堂立即變成了外交辯論場。于是,我因勢利導:“同學們意見很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思維也很縝密,看來以后學習數學,還要多在這方面下工夫呢!”這樣做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讓學生領悟到一種學習方法,也學會了多個角度去思考解決問題。
二、評價應注重實際的操作能力
心理學表明,小學生的思維在很大層面上借助于見解以直觀感受,簡單的操作活動與實踐經歷即可幫助他們理解抽象的數學。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年齡特點,善于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而教師只需適當引領、指導和評價,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等。
學完圖表認識后,我在班上開展營養改善午餐計劃的實踐活
動。根據國家撥付資金有限的狀況,結合農村家庭實際的情況,結合營養專家提供的12歲以下兒童從每餐午飯菜肴中獲取的熱量應不低于2900千焦,脂肪應不超過60克。參考學校食堂提供的菜譜一覽表,讓學生自行設計一份營養午餐計劃書。大家興趣很濃,小組合作交流,積極主動地投入設計。后來從學生交付的作業來看,他們大部分想象較豐富,設計也較合理,而且有的具有很大的創意性,但也有不成熟的地方。課堂給予評價時,我既給學生建議,又給予學生肯定,即便有不合理的地方,我也是在指導的基礎上予以糾正,讓學生在激勵的評價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成功的快樂中感悟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評價應改進激勵的評價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善于鼓舞學生,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經驗。調控課堂的一種重要手段,就是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當然,課堂評價的合理運用是一門藝術,決非一日之功。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解答,不能按標準答案去框定,而是點撥引領學生自悟自得,進而排除謬誤獲取真知,以此激發學生的獨創性。如此,才能使學生獲得求知路上的“別有洞天”,才能在評價中為學生打開一扇通往更廣闊天地的窗口。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人有多種智能,教師要有非此即彼的想法,不要以偏概全,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評價學生。當學生表現出色時,教師適時地進行表揚:“孩子,你說得頭頭是道!老師蠻欣賞你!”“聽你的回答,簡直是在作詩,很有味道!”“你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在學習上下了工夫了!”當學生不能回答老師的問題時,“你認真再想一想,老師知道你一定行!”“你很大膽,非常好,但聲音再響亮點,怎么樣?”“慢慢想,大家在耐心地等著你,課后一起討論吧!”……教師在課堂上激勵的評價,就像是一劑助燃劑,它能燃起孩子內心深處充滿自信的火焰,使他們快樂學習,積極向上。
總之,新課標下的數學課堂是一個交流與對話的平臺,在加強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要把握好對數學課堂的評價,要堅持以生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一個自主的天空,使學生真正成為快樂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施良方,崔允漷.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華東師大出版社,201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