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汝平
【摘 ? ?要】教學設計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必須經過的一個過程,教學設計并不簡單等同于寫教案,它更像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一個藍本。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要遵循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并考慮教學設計中的幾個主要因素,力求讓自己的教學設計達到新課程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設計 ?基本要求 ?主要因素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055
一、教學設計的含義
“設計”一詞在《辭海》中的解釋是“預先籌謀規劃,制訂方案、圖樣等”。而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統一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所謂教學設計,就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身心都得到發展而在教學前進行的設計、規劃等。”教學設計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可以劃分為學段教學設計、學年教學設計、學期教學設計、單元教學設計、課時教學設計。
1.學段教學設計就是對整個初中階段的教學設計,應該算是最宏觀的教學設計。初中學段教學設計是根據數學的課程標準和當地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由所有的初中教師集體討論、研究制定出來的一個總體的、宏觀的教學計劃。這個計劃包括了初中三年具體的數學教學目標、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教學實踐活動的安排,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以及教師的教學培訓和教學研究等等。
2.學年和學期教學設計從總體上來說也算是比較宏觀的計劃。對初中數學一個學年或者一個學期的教學設計主要包括一學年或一學期的教學目標、教學的進度、教學實踐活動的安排、教師教學研究和進修的安排、多媒體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等等。這種教學設計一般是由本學年、本學期、本學科的教師們共同研究并通過討論制定出來的。
3.單元教學設計和課時教學設計相較于前面的學段、學年和學期教學設計來說,應該是最具體、最微觀的教學設計。所謂單元教學設計,就是教師針對一個教學內容、一個教學單元而展開的教學設計,如函數單元、不等式單元的教學設計等等。單元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制定出本單元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并劃分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手段的運用和教具的選擇以及課時的計劃和安排等。所謂課時教學計劃就是教師針對一個課時所做的教學設計,它是最微觀的教學設計,同時也直接關系到一節課的教學質量。只有把每一個課時的教學設計落到實處,保證每一節課的質量,才能保證一個單元、一個學期、一個學年的教學質量,從而保證整個初中學段的教學質量。
二、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
教學設計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重視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基本要求。
(一)教學目標明確
初中數學新課程明確規定了普通初中數學教學的目標,這個目標是整個初中學段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平時設計教學目標時,應該將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作為設計一切教學目標的基礎,其中學年、學期、單元、課時教學目標都應該以這個目標為基準。只有教學設計的目標明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才有明確的方向,教學質量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也才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現行的普通初中數學新課程教學內容豐富,既包括了方程式的基礎常識,還包括了幾何圖形的初步認識,還有數據的整理、收集和描述以及函數的學習等。這些知識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教師合理安排這些教學內容還能為學生將來進入高中數學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設計時,應該根據這些具體內容作出調整。按照整個初中學段數學的教學設計,在學年教學設計時,應該考慮這一年的教學內容應該怎么開設;進行學期教學設計時,應該具體制定每一周的教學內容;進行單元教學設計時應該考慮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應該如何進行,重點內容、難點內容以及關鍵內容的教學應該用多少課時來進行講解;進行課時教學設計時應該做到主次分明,主要的教學內容應該如何帶入、如何展開、如何深入、如何鞏固等。
(三)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程改革強調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因此,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要重視學生的感受。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永遠勝過責任感”。學生如果在教學中毫無精神和興趣,那么教師的努力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合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
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是新課程提出的要求,也是當今知識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合理的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師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時應該明確的一點就是,信息技術是為教學而服務的,它的使用應該與其他教具一樣,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使用。
三、教學設計中應該考慮的幾個主要因素
學段、學年、學期的教學設計都是由數學教學組的教師們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制定的,這些計劃是宏觀的、方向性的和原則性的。而單元和課時的教學設計則需要教師針對自己所教班級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安排和設計,這些計劃是微觀的、具體的、基礎的。不管是宏觀的教學設計還是微觀的教學設計,都必須考慮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以及現有的教學設備等因素。
(一)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
新課程標準詳細闡述了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相應的教學要求和實施建議,教師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能夠恰當的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二)對教材的分析和處理
教師在教學時應該立足于教材,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最基本的材料,也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基礎,教師只有對教材準確、恰當的處理、把握和挖掘才是教學成功的前提。
(三)對學生情況的分析和把握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質量最終體現在學生的發展變化上,所以深入了解學生,是教師教學的出發點。如果教師的教學沒有考慮學生的特點,或者沒有恰當的把握學生的具體情況,就難以實現教學的針對性,也就難以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取得顯著的收獲。
(四)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
新課程強調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在數學的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教師可以利用它備課、進行教學設計、制作教學課件、動態演示函數的生成和變化過程、驗證算法設計、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數學探索活動等等。
綜上所述,教學設計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之前必須經過的一個過程,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遵循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并考慮教學設計中的幾個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