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志強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培養語文學習習慣,積累語文文學素養的重要時期。小學語文對于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容易失去學習興趣的階段。因此,作為小學三四年級的語文老師,更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授課。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方法嘗試
小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特點是喜歡生動有趣的事情,語文教學本身就是在母語基礎上的一種學習,一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語文學科的時候可能存在新鮮感,到了三四年級,新鮮感將會退卻,更多的是需要學生用學習興趣來探索學習。語文老師要盡量給學生創造具有情境性的教學氛圍和環境,讓學生能夠真正在情境教學中學習到知識。本文根據目前小學語文中段年級的教學現狀,對如何利用情境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進行以下幾點方法嘗試和淺談。
一、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情境教學強調的是氛圍和環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課堂的情境創設很重要,課堂教學之外的環境創造也很重要。作為語文老師,要努力在班級中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濃郁的語文學習氛圍推動學生的學習發展。比如說,老師可以在教室里面粘貼上課文中出現的人物形象或者情節故事,讓學生用手繪的形式畫出來貼在墻上,或者是粘貼同學寫得優秀的作文和作業,亦或者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知識點,老師都可以選擇其中的部分粘貼在墻上。這樣,無論是上課還是下課,班級中都會充斥著良好的學習氛圍。
老師還可以采取互幫互助式的教學方法。作為同學,比老師有更多的時間與同學接觸,老師可以讓兩兩學生在學習中互相幫助,遇到不會的題目或者是需要討論解決的問題,可以在互幫互助的兩個人之間進行討論,這樣的學習方式就算老師不在,也可以高效、生動、有趣地進行學習。對于互幫互助的兩個人如果在測試或者是其他考核中都取得進步,老師要對互幫互助的兩個人進行表揚和一定的鼓勵,這樣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二、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離不開平時的師生教學,學生互助的點滴積累和情境共享,更需要課堂上老師的指導和幫助。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越來越多地被引入課堂教學中去。多媒體的特點是能夠最大程度地將文字和語言轉換成視覺、聽覺信息,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及更加形象生動地完成教學內容。作為小學語文老師,首先要學會靈活地使用多媒體,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去向學生展示課件以及其他教學內容。其次,老師要進行充分的備課以及其他課前準備,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節約課堂時間。比如說,在《盤古開天辟地》這篇文章的學習中,老師可以提前準備好相關的視頻,在課堂上給學生利用簡短的視頻來解釋文章意思。在準備教案的過程中,老師不要過于注重文字的堆砌,在文字中適當地摻雜一些相關的圖片解釋,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就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在多媒體課堂的教學中,老師要適當地把多媒體的操作權放到學生手中,讓學生自己去參與操作和實踐,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三、利用情境教學進行教學實踐
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就告訴我們,情境教學不僅僅是視覺、聽覺上的,還是言語、行動上的。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有很強的表演欲望,喜歡去演繹事情的發展,喜歡集體合作。針對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小學語文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喜好改善教學方法。比如說,上文提到的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老師完全可以讓學生提前在課前找人合作進行練習,在課堂上幾個人合作演繹。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對課堂的參與與實踐,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出現上課走神的現象,還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一舉兩得。另外,作為老師,還可以利用學生之間喜歡集體合作的特點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比如說,老師給學生設置某一情境,需要學生對問題進行舉一反三的回答和思考,這時,小組合作就可以進行共同討論。小學語文老師在對合作學習進行分組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情況,盡量讓小組成員之間達成一種互補互助的關系,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另外,情境教學不僅可以是老師給學生設置情景,老師還可以讓學生給老師,學生給學生,小組給小組之間設置情境,多對文章的一些問題提出假設,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不是局限于語文教學中固定的問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教學思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的能力,還有利于學生學會情境假設,從而多角度解決問題。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開展離不開廣大小學語文老師對教材課本的深入研究,并且將研究與學生的特殊性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愛好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合理地創設情境,利用情境教學推動教學效率的提高與進步。老師還要努力把學生放到主體的教學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本領和習慣,老師還要善于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多方面利用情境法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
參考文獻:
鞏慶民.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意義[J].教師,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