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梅
摘 要: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切實提升教學水平,經實踐,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課堂練習是鞏固知識、培養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是較為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練習;促進;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教育作為幫助學生初識數學知識的啟蒙教育階段,其主旨是為了促進學生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漸漸形成數學的思維模式,學習運用所掌握的理論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尤其是新教程改革以來新的教學理念提倡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在教授學生書本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靈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并且通過加強對學生動手、用腦能力的鍛煉,促使學生養成深入探究、努力學習的自覺性。這樣也就對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從更多層面、更全面視角去兼顧教學中各個方面的工作安排,不但從教育角度、課程角度,也應該從學生在學習中的信息反饋情況以及綜合能力提升等多個角度分析,深入研究、不斷創新、科學設計,以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一、課堂練習的設置應具有針對性,應明晰具體的目標要義
教學的課堂練習設計應該突出教學重心,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旨在通過課堂練習涵蓋中心,突出教學重點。通過課堂教學過程中練習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促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因此,練習案例的設計必須有明確的側重點,切忌內容過多而又相對雜亂的情況。在一次練習中融入過多的知識點會使學生難以切中要點,反而容易造成學生產生認識上的模糊,對相應知識點的認知度下降。
二、充分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
課堂練習一定程度上就是為學生通過實例創造一種更貼近生活的學習情境,以實際舉例等方式將一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通過植入數學含義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并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加以解決的一種教學方法。所以,課堂練習的設計應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便于學生理解,利于引發學生的心理認同,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對練習有興趣才能有效。通過這種形式引導學生調動求知的積極性。但為了有效評估課堂練習的效果,同時還應該廣泛對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運用知識、深入思考的情況進行了解。所以,每一次開展課堂練習的重心應放在了解學生對練習情況進行反饋之上。尤其是不應僅僅是了解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更關鍵的是每一位學生對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應對其中的亮點、閃光點及時加以肯定,并鼓勵學生發揮良好習慣。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育時,老師讓每位學生用圖釘將準備好的繩子拉出平行四邊形的樣子,有的學生卻拉成了長方形,也有的拉成了正方形。老師問:大家想一想這是不是平行四邊形呢?有的學生想了想說:是的,因為它們也都有四個角。老師馬上肯定了這位學生的答案:是的,這都是平行四邊形,但它們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這位同學觀察得很仔細,分析得也很正確!之所以它們是平行四邊形,正是因為它們都有四個內角,也就有四條邊,而且對應的邊相互平行。
三、立足學生,教學方案設計具有層次性,兼顧整體進步
教學工作應立足于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摒棄過去陳舊不注重學生知識接受能力不同情況的教學方法,應該根據學生在接觸新知識、新問題時所呈現出不同的接受情況,分層次地、漸進地設計課堂練習的教學方案。在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書本基本知識的情況下,根據學生對所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設計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的練習課程,為每一位學生都提供充分練習的機會,也引領學生了解每一次進步,盡快糾正所犯錯誤,鼓勵學生取得共同進步。
四、課堂練習的設計應注重科學性,避免簡單重復
新教改的宗旨要求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而非過去只單純注重考試成績的應試教育思維模式。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科學運用課堂練習教學方法,應改變過去在練習、作業中那種進行大量簡單機械化的重復以求對知識點進行鞏固強化記憶的方式,而實際收到效果卻時常并不理想。所以,在以素質教育為指導的課堂練習設計時應采用靈活、豐富的方式結合學生興趣培養,避免呆板、機械。并在練習中充分體現數學知識在其中的有機結合。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便于取得最佳教學成果。
科學地進行課堂練習方案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點中重點、難點進行強化記憶,并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練習訓練學生動手、動腦思維的能力,有利于進行信息回饋收集和分析,也有利于及時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潘道建.激發小學生數學課堂練習興趣策略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6).
[2]胡凌云.關注細節提高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3(01).
編輯 薄躍華